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城•查无此人”——清华学派第三次大展将于炎黄艺术馆开幕
2014年7月19日下午3点,炎黄艺术馆将举办“城•查无此人——当代性与青年艺术家的集体反思”艺术展,本次展览为清华学派第三次大展,主办方为炎黄艺术馆,策展人是高登科、吴双,展览将于炎黄艺术馆1、2层展厅同时展出,将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批评家、艺术市场名流作为嘉宾,并同时伴有研讨会、跨界沙龙、公众交流项目等,展览将持续两周左右。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多为清华学派成员,清华学派不拘泥于清华美院,而是将当代人文环境作为着眼点,把艺术作为介入生活、大众以及完成时代使命的方式,以完全开放的姿态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交流。本次展览参展成员包含老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多个院校背景的青年艺术家,还有来自香港艺术家,一起参与到当代城市与创作主体、当代性等问题的讨论中。
当代青年艺术家很多人不谋而合地反映城市生活的困境。“查无此人”,首先反映出青年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虚无感,其次反映的是当代生活对人过度身份化后的空洞现实,再者,“查无此人”用一种近乎生硬、权威的语调,呈现出青年艺术家对当代社会反思、戏谑又略带嘲讽的姿态。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对作为主体的“人”一直是采用一种半回避的姿态,而当代性则是对主体的持续关注。当代性的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是讨论不完的,也只有“当代性”的概念才能摆脱既定历史时段,不断地丰富主体、关注主体。安德生认为,当代性概念既指审视作者生活时代语境中作者创作的各方面特征,又指让观者意识到作品与当前知性关注的相关性。虽然这个定义没有涵盖当代性的丰富意义,但是明确涵盖了作为观者和创作者的双重主体。“当代是一切共存”。在场性和一致性是当代性的首要结构特征。伊万诺娃认为,“持续当代性(persistent contemporanaeity)才是真正的当代性”,而且是一种“朝前看”的当代性。而对于真正的人的主体而言,当代性是生命存在的此在性。“查无此人”展览中的作品,有对“此在”的质疑,有对公共性的诘问,有对公共事件的拷问,有对现实边界的戏谑,这些正是对“当代性”这一命题进行的集体反思。
“查无此人”,既是对创作主体的反思,也是对当下艺术机制的一种戏谑。
--------------
【展览基本信息】
城•查无此人——当代性与青年艺术家的集体反思
主办机构:炎黄艺术馆
策展人:高登科、吴双
参展艺术家:陈昱、程晋华、黄明、李华琪、刘鑫源、刘文杰、吕静、唐诗、墨田、魏达、徐帆、许金山、战金娟、尹鹏、郝元峰、莫芷、何先球、田召亭、李发友、杨炀、彭斯、薛堃、丁瑗、韩子栋、宿新鹏、吴雅蒂、莫伟康、韦冬、王冲、王搏、徐赛、赵波、张若愚
开幕式时间:2014年7月19日15:00
研讨会:2014年7月19日下午15:30
展览日期:2014年7月19-31日,每天9:30-16:30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9号炎黄艺术馆1、2层展厅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