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承办单位:美博文化
协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凯撒世嘉文化传播责任有限公司、山东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绿桥国际有限公司(纽约)、纽约文化艺术传媒中心
策 展 人:唐泽慧
参展艺术家:李津、李象群、潘鲁生、徐累、封岩、武艺、赵梦、姜吉安、史金淞、张见、高茜、刘文涛、彭薇、徐华翎、冯海涛、路昊、吴笛笛
“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系列展览始自于2009 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至今已在法兰克福、伦敦、 北京、土耳其成功举办过四届。2015年,中国担任在纽约贾维茨中心(Javits Center)举办的美国国际书展(BOOK EXPO AMERICA)主宾国,“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条线索”作为主宾国的重要活动之一隆重亮相。
“传统的复活”这一主题的提出来源于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和现状的一些思考: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新认识和评估,主动对接传统,从传统中寻找灵感和资源,成为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共识。当代艺术家们对传统的集体性回顾实际上暗含了对于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的反思。
自二十世纪早期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传统的批判一度成为思想界的主流,美术界也不例外。当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启其现代历史之时,我们以貌似主动的方式放弃了自己悠长的历史和传统,而这个行为背后实际上是受压迫的历史背景和近代普世价值思潮: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最近二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艺术家们得以以一种相对从容的态度,在全球性的文化视野中,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的传统。曾经代表现代性的西方艺术也不再那么神秘,艺术家们反求诸己,从自身的传统中寻求能代表本民族精神的象征就成为一种必然。对传统的回溯并不等同于复古,也不必然指向文化上的保守主义。传统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也是关于未来的。每一代艺术家都是在一个既定的艺术传统或者现实之中创作,而他们的创作又会引起这个传统的变化和调适,促使一种新的秩序的形成。正如艾略特所说:过去因现在而改变,正如现在为过去所指引。“传统”并非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结构,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结构,正是在与新的现实的不断碰撞,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它才得以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此次展览是《传统的复活》系列主题展的第五回,集结了李津、李象群、潘鲁生、徐累、封岩、武艺、赵梦、姜吉安、史金淞、张见、刘文涛、高茜、彭薇、徐华翎、冯海涛、路昊、吴笛笛1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试图以视觉艺术特有的方式从不同角度阐释“传统的复活”这一概念。作品形式包括油画、水墨、版画、雕塑、摄影、装置等。这些艺术家的共同点以及重要性是,他们以成熟的当代形式、国际化的视野提供了一种属于今天的文化品质——他们的创作充分体认和表达了这种复杂性,试图打破“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的二元对立,使传统产生当下的相关性,同时使当代具备历史的维度,他们以自己独特而具体的创作实践找到传统与当代的契合点,并深入挖掘和延展。
与此同时,展览期间我们还将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联合举办“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条线索”学术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参与研讨会的学者有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副教授,现代艺术部主任约翰•拉基克曼(John Rajchman)、普林斯顿大学唐氏东亚艺术中心主任,中国艺术史教授谢伯轲(Jerome Silbergeld)、哈佛大学艺术史系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专席终身教授汪悦进(Eugene Wang)、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东亚研究系系主任徐钢(Gary G. Xu)等著名学者,相信这场中外学者的思想交锋一定会别具意义。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