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北京艺美基金会将于2015年6月举办金镇宅个展“为了逝物的纪念(It has been disappeared ,but It will never disappear)”,展品取材于艺术家在筹备“无用之用(Use of the Useless,2012)”和“功能恢复(Rehabilitation,2013)”等北京个展期间所收集的旧物,是金镇宅的最新实验性力作。
从器物中感受到某种独特气韵,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体验。很多事物从实用性视角来看毫无用处,是些悖论式的存在。也有些事物形态非常简单,却深刻体现着一个时代或文化的集体无意识。金镇宅的作品尝试打破惯常的实用性视角,认为事物不只是从属于特定用途的工具。
旧物作为文明的残骸,并非自然或人工的对象,而是产生并流动于二者之间,作为事物与人类形成着关系。事物通常被视为人类的所有品,但有些事物,或许在人类存在的同时便已出现。
木刀从树段表面切去树皮,留下完整的木材。刀刃顺着木头的纹理敏锐游走,飞溅的热气也随之舞动。
艺术灵感有时无需触及事物的本质,便能生发于人的自然领悟。正如金镇宅曾在木工现场,关于树皮有所顿悟:“每次做木工切掉的树皮,是否是个理所当然的概念?树皮之所以被视为不必要的多余之物,是基于树皮与木材的可分性,反映着人类把树木工具化的实用性视角。但事实上,树原本是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分为美观实用的木材和与之分离的表皮。这种思维上的分离主义,源自人类的工具理性,是一种不具客观根据的人为观念”。
金镇宅所收的旧物中有一枚铜碗,多年来的人迹和时间的气息,在碗表存留至今。岁月的痕迹不会轻易泯灭,就像昔日为使用者盛放食物的痕迹,日后总会在碗体上得到铭刻和记忆。消逝不等于未曾存在,而是对存在的超越。
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理由,也都因此蕴有灵魂。即便是冥顽的铁块或是糙钝的锯齿,也都在如实记忆和记录着,各自在新生之路上那每个奋不顾身的、痛苦的历史瞬间。
为了逝物的纪念,所要告慰的,便是这些旧物的灵魂。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