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门票:50 (包含饮品一杯)
ZiWU誌屋北京开馆展以知名艺术家邬建安的个展《仪式》开启,展览定于2021年4月24日(周六)开幕。展览以“仪式”为线索,呈现艺术家近年的艺术创作,三层的展览空间展出面具系列、化身系列、五百笔系列、以及艺术家于2019年威尼斯穆拉诺岛驻留期间完成的玻璃雕塑系列《看不见的面孔》,属首次亮相。邬建安的艺术具有一种独特的话语,他在当代艺术和古老的仪式之间重新构建一条可视的纽带,赋予古代神话和图腾、民间技艺、传统书写一种全新的维度,让我们得以与人类古老的灵魂对话,唤醒我们对神秘和崇敬的感知,从而找到自身与世界、理性知识与现实行动的和解之路。
首层空间展出了邬建安的代表系列拼贴作品《五百笔》和《化身》。《五百笔》是邬建安在作品中讨论“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又一个阶段,是邬建安近年最有代表性的创作计划之一。《化身》中的小形象在造型上糅合了线描和皮影的镂空方式,同时结合了西方解剖学的造型语言。其剪纸和拼贴的创作方法既承接了民间美术的传统,并与西方现代实践相通。大尺幅作品结合运用黄铜打造的类似汉代“摇钱树”结构的雕塑作品《黄金树》,为“仪式”制造了磅礴感,拉开了艺术家神话世界的序幕。
第三层空间展现了《看不见的面孔》系列组成的玻璃作品矩阵,在这里,“面孔” 作为一种隐喻,象征外部显现出来的东西——我们用它来识别和确认人、事、物,并尝试透过表征探知本质,通过现象推演未来。
邬建安在第四层空间为观者构建的一座视觉精神体验的场域——“面具迷宫”。艺术家利用牛皮材料的特殊属性,在湿润的牛皮上以刀划痕,刀口在干燥的过程中因扩张变形呈现出难以预料的形状。在这里,观者进入“意外之地”,直面 “仪式”的神秘感,远古仪式与当下的可视化转换。
在誌屋北京的开馆庆典中,邬建安的作品成为了“仪式”的主体,艺术家通过展览的空间叙事为空间“开光点眼”,在这个“仪式”里,打通一条连接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桥梁。
艺术家邬建安
邬建安,1980年生于北京,祖籍上海金山。现主要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北京动物园学术委员会委员。
如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所言,“邬建安的想象力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进行,他的作品也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刺激和扩展人们的艺术想象。他游走于文字和图像之间,在抽象与具象之上又加上一个叙事维度。他摆脱单纯的视觉和观看,因此引入了声音和演出。他驰骋于古今之间,把当下的人们在瞬息间带往诡谲奇邈的洪荒时代。他跨越媒材和风格:绘画、雕塑、剪纸、装置提供给他多样的语汇,但同时激起跨界、综合、打乱、超越的欲望。”
2017年,邬建安的作品代表中国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近年来,邬建安的作品先后参加《纸上谈缤》(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2019)、《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日本新泻越后妻有,2018)、《蛇形》(日本东京森美术馆;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2017)、《亚洲艺术部成立百年庆典·猴年新春特别项目》(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6)、《三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卡罗琳与雷内收藏展》(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2015)、《多重宇宙:民生二十一世纪美术馆开馆展》(上海民生二十一世纪美术馆,2014)、《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德国卡塞尔,2012)、《山水意园: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2011)、《共再生——第四届福冈亚洲三年展》(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2009),并在北京、上海、香港、纽约等地举办多次个人艺术展。
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康奈尔大学赫伯特 F. 约翰逊艺术博物馆、伯克利美术馆及太平洋影像艺术中心、巴西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艺术基金会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有邬建安的作品。
邬建安获得的主要艺术奖项包括“2018年度40 Under 40亚洲卓越艺术家”(Perspective)、“2017年度青年力量”(《南方人物周刊》)、“第8届全球华人金星奖——年度中坚力量”(《国家美术》)、第11届、第12届“中国艺术权力榜 ——Art Power 100”年度艺术家提名等。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
王 从卉
三天,十场拍卖。如此高密集的艺术品拍卖日程并非偶然。这恰恰代...
201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