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魔金石空间荣幸宣布,将于2020年9月3日至10月17日推出艺术家杨光南的全新个展“莫奈花园. 96区 ”。
“莫奈花园”是艺术家杨光南正在持续进行中的创作线索。如同“阳光威尼斯”、“罗马花园”、“中央公园”等词汇一样,这些欧化的命名方式曾一度风靡于中国的住宅楼盘与城市建设中。“莫奈花园”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产物,在1990年代至2000年前后尤为盛行。欧洲古典形式与现代建筑所杂糅而成的“欧陆风情”,既是对西方文明的追求与模仿,更是一种对集体主义、标准化美学的决绝摈弃。这些山寨而粗鄙的仿制建设,事实上符合了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需要,而景观的空洞显现出的是精神上的渴望和缺失。它们透露出个体乃至时风对财富与个性的渴望,对国际化的单向度想象,进而投射于一种后社会主义的崇洋尊古。
杨光南的“莫奈花园”系列雕塑作品正是基于那些对西方进行仿造的建设所进行的创作。在该系列作品中,“模仿”是既定存在的建设模式,也是杨光南将其进行转化的所采用的方法。但“模仿”并不只意味着“复制”,在杨光南的“莫奈花园”里显然具备了内核与方法的双重实践:玻璃花窗、地砖的物质形态被翻制;废料被重新打磨、切割,再次成为了消费价值的依托;框架则限定、勾勒、或支撑着虚幻景象;树脂所凝结而成如玻璃或琥珀一般的机理,以清透包裹着混沌。杨光南以物质本体出发,通过材料与形式语言来调动我们对于这一现实的普遍认知。与此同时,它们传递出了一种浪漫、暧昧的视觉特质,重现了那些饱受诟病的虚假浮华的同时,更是暗含着个体对美好未来最为矛盾而真切的渴求。
“莫奈花园”伴随着1990年代中国社会的方兴未艾,是在体制与经济都在寻求出路时,社会自发形成的临时产物。它生硬而粗劣,显然也是失败的。而杨光南的“莫奈花园”更像是从集体回忆和想象中所拾得的残片。它们既像是某一建筑的局部物件,又像是显微镜下被放大数倍后的化石。那些欲望投射的宏大景观,被杨光南以侧写、聚焦的转换方式,凸显了宛如遗址中残存的被时代所抛弃的希冀,也成为了当下价值判断困境的映照。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