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策展人:崔灿灿
前言
个展对于艺术家而言,不只是展出个人作品,它像是对具体个人的叙述,它呈现的是这个人的身份、状态、处境,和他作出的种种回应,类似于自我的传记、絮语和念想的混杂体。在叙述的结构里,作品只是个人生活形态的折射,展厅不过是呈现片断信息的标本,就像一只蜜蜂,在完成给花朵的授粉后,只有离开,回到蜂巢,给予生存的回馈,周而复始。
宗宁在草原和新兴的工业城市长大,他的父亲支边到乌拉盖,后又举家迁往乌海,这一代人的童年多数相像,虽然物质匮乏,但依然有着美好的回忆和简单的乐趣。2001年,宗宁从小县城来到北京,一直住在地下室,他读过美院,带过画班,做过家教、网站,接过行活,也给艺术家做过助手,生计成为他首要面对的问题。艺术创作在那时只是无意义的消耗,它的资源过剩而不愿死去,却又要用诸多方法苟且而活。跨过一扇现实的铁门,童年的美好不再如初。
2011年宗宁搬到五环外的黑桥,那里像另一版的圆明园画家村,居住着上千个在现实的拮据和幻想之间徘徊的艺术家,生存环境甚至不如他老家的那个县城,虽然它位于家人眼中的国际都市北京。这里动荡、不安,忍耐中隐藏着某种可能发生的希望。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宗宁在自己简陋、杂乱的工作室墙面上,狂热的涂抹各种与真实生活并不相符的场景,并用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它之间的关系。在那些被反复覆盖的画面中,他有自己的情感,并不受外界影响,创作虽然不能带来世俗的功效,但这对于宗宁却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摆脱偏见的束缚,有一份自由的决定权,可以穿越时空,在枯燥和乏味的生活中喝的烂醉,与毫无起色的现状相比,他的放肆和压抑,让人有些起敬,也有些无望。
相比现实的廉价结构,宗宁的创作有着逼迫式的冲击力,他给自己的处境增添了一些新的想象支架,对白和思想间的弹跳,即兴演奏的狂想,自然而然的欲望韵律。各类日常物品和美学形态组成了一片扭曲生长的丛林,相互牵制,彼此依存。画面中有插肩而过的故事,虚张声势的怪异,人们能感觉到动物的燥热,身体的变异生长,闻到骷髅、血液和腐烂的味道,听到那些肉的撞击和人的吼叫,也感觉到那种永远不能涤除的消沉与肮脏。这些场景像他之前住过的那间昏暗的地下室,沾染这里的地气,混杂着似是而非的现实信息。或者说,这个场景更接近于现实本身,生长于现实的逻辑之上,一个在劣质生活中抗争的,无人生还的废墟。
在布展的20天里,每一天都发生着变化,遗留下一个絮语式的含混场景。它包含着诸多信息,在一扇铁门所区隔的两个世界中,真实而又分裂的记述了一个人的此地与多年。像是一个凝固的时刻,疯狂,荒谬,坚毅的在野地中蔓延。每个人在这个状态中,都能看见每把叉子尖上戳着什么:我们渴望拥有的和失落的自我。也许,只有在这个贫穷、落魄,屈耻而又荣光的时刻,就像一条落水狗在岸边抖落皮毛时,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才更为彻底。
策展人:崔灿灿
2015-06-22
宗宁
1984年 生于内蒙古
2007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公共收藏
5 3美术馆(中国)
白兔美术馆(澳大利亚)
绕山艺术(以色列)
银海艺术基金(中国)
展览
2015「是&非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5「CHINA 8」富克旺博物馆,埃森,德国
2014「艺术三亚」三亚华宇酒店,三亚,中国
2013「这样子」全摄影画廊,上海,中国
2012「内像外像」全摄影画廊,上海,中国
2012「观念维新」寺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异体•异在—“生理实验”当代艺术专题展」53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1「80艺术档案」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XXX下一个十年的当代艺术」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十年曝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