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冰逸:囙

日期:
2015年3月21日 - 2015年4月3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3月21日
空间:
墨斋INK STUDIO(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B1)

展览简介

墨斋画廊荣幸宣布将于2015年3月21日举办艺术家冰逸在国内的首次重要个展"冰逸:囙"。

冰逸1975年生于北京,后赴美攻读生物医学与电子工程。2005年冰逸取得耶鲁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学位,她的论文《重读马王堆:从楚到汉》在2006年全球70,000篇博士论文中获得"最受欢迎论文第六位"的美誉。作为一位博学的新晋艺术家,冰逸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这些艺术实践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

大地与气候

冰逸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可能是她的巨幅水墨。冰逸创作这些作品历经数月甚至数年,利用特定的现场环境,对塑造出自然环境或城市景观的气候、地形等作用力进行捕捉和真实的记录,最终形成画面。例如,去年十月冰逸在多伦多市政厅中心平台进行十二小时的户外公开表演项目"圙:给非地球人",创作了一幅1800平米的水墨画;此后不到三个月,冰逸借助悬置、重力、大地和风力,在直升机上向一片覆盖了帆布的机场地面进行"轰炸",投掷了每袋二十千克的油墨包"导弹"(总重五百千克),进而创作了名为《悬置》的巨幅;公共作品并悬挂于深圳机场。

本展览"冰逸:囙",冰逸将与布展设计师李晓光合作,把作品《万物》布置成一个两层楼高的拟真环境。《万物》是冰逸创作于中国名山的"大地与气候"系列中最新的巨幅作697;(2013),她在这件作品中集聚了风力、阳光、湿度、气压和地形等自然元素,综合传统水墨材料在定制的宣纸上挥洒,展现了不仅驱动地球的地质和气象演化、同时也塑造了我们外部世界的内在动力。冰逸在创作中将墨用作"黑光"—碳,吸收光(以碳为原料的墨);水,自然界中天然;的溶剂—"照亮"日常所难以视见的、发生于瞬间的物理过程,使得有序的结构和形式得以从无序中彰显出来。

从宏观到微观

作为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本体意义上,冰逸的关注点不仅涉及地质学和气候学的宏观能量,也触及到有机生命的微观起源。在展览"冰逸:囙"中,冰逸将首次公开展出其百科全书式的扇面作品《百妖图》系列。本系列可视为一份由?7;机生命体无限衍生而成的虚拟形式的"图录"。在同一空间,冰逸还将《发光体》系列排列成一件布满整个墙面的装置作品。《发光体》放佛是一系列透过显微镜所见的生物有机体,其灵感来自艺术家对生命起源的诗意冥想。

为了阐明胚体生成之复杂性,阐明物质能量(精)中生物有机体的秩序(泛),冰逸采用了精准的笔法,这可能会被许多人误认为是严谨工整的工笔画技巧。但仔细观察冰逸的992;笔,会发现其细微的笔触蕴含着一种创新的品质,这种品质来自于她日常的小楷练习。冰逸的创作是催眠式的,执着而又极富耐力,透过这种坚忍而细腻的创作,人们能感知到自然本身由无机物质中缔造生命的爱的力量。

行为表演

行为表演可谓冰逸艺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第三个维度,尤其是糅合了音乐、诗歌、剧场和舞蹈表演的即兴歌剧。作为对希腊戏剧和六朝名士反主流文化雅集的当代回应,冰逸召集了受过传统训练的实验派诗人、乐师、艺人和舞者,让每个角色都在她设定的音乐、诗歌和戏剧主题框架下即兴表演。针对本次展览"冰逸:囙",冰逸将在北京献上一场即兴演出,时间与地点随即公布。

纪录片

作为展览"冰逸:囙"的一部分,墨斋画廊将同时在现场放映记录冰逸创作的三部短片:《墨咏—当代水墨画家系列:冰逸的疯狂》,这部由温成拍摄、林似竹博士导演的纪录片旨在诠释冰逸作为水墨画家的创作过程;其它两部纪录片:《风的;形状》讲述了冰逸的"大地与气候"艺术,《悬置》则记录了深圳机场项目,二者皆由温成拍摄和剪辑。

艺术家及画廊简介

冰逸1975年生于北京,是一位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策展人、作家、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冰逸先后在耶鲁大学获得历史和考古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曾于西班牙阿里坎特省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德国柏林圣约翰福音大教堂(2012)、美国芝加哥大学斯马特艺术博物馆(2010)、比利时布鲁塞尔ErnaHecey画廊(2009)、中国上海对比窗艺廊(2009)以及美国纽约MaxProtech画廊(2008)举办个展。她的作品曾参加美国布法罗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的"覆盖者"展览(2011)、中国北京今日美术馆"意派—世纪思维"展览(2009),并亮相"第七届韩国D09;州双年展年度报告:一年来的展览"(2008)。

墨斋画廊成立于2012年,通过策划艺术家个展和群展、出版中英双语学术专论(由D.A.P.发行)以及拍摄纪录短片等项目向国际策展人、评论家、藏家和机构展示中国实验水墨的最新发展。艺术总监林似竹博士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顶尖学者和?4;展人,自八十年代起一直与中国重要的水墨艺术家合作。林博士每年在墨斋画廊策划四个博物馆级别的展览,每个展览均为林博士与艺术家独一无二的合作成果。墨斋画廊是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协会成员(其它成员包括亚洲协会、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墨斋画廊过;往展览包括"郑重宾:占物术"(2013年春)、"陈海燕:刻心"(2013年秋)、"王冬龄:墨意象"(2013秋)、"黄致阳:工·课"(2014年春)、"杨诘苍:还是花鸟山水画"(2014年春)、"水墨与身体"群展(2014年秋)、"李华生:过程、心神、山水"(2014年秋)。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