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策展人 Curator
黄姗 Huang Shan 林 力 Lin Li
参展艺术家 Artist
马晟哲 Ma Shengzhe 尹茂健 Yin Maojian
出品人 Producer
伊彦宁 Yi Yanning
开幕 时 间 Opening
2017.4.22 15:00(本裕空间)
2017.4.29/30 (艺术北京)
“MY ”——自身的限定与超越
对于艺术史来说,当代艺术思潮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作为作品最重要的价值。此次展览名为“MY”,即“我”,虽然字面解释上是两位艺术家名字的简写组合,但笔者却从中感到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并且迎合了此次展览的当代气质。在艺术理论中,对于“本我”的讨论借鉴了哲学和精神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艺术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恰恰来源于艺术家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所以此次展览将两位艺术家放在一起讨论,也是想说明“我”这一概念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影响。
如果只关注画面的呈现结果,其实会造成观众对尹茂健及其创作的“信息丢失”或“误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画面背后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他的方式在于将丙烯颜色堆积,再不断进行打磨,最终得到具有偶然性的结构和色彩。这是一个动态而流变的过程,而最终得到的画面,既是艺术家以个体的“我”计划的结果,又具有可控和不可控的双重意味。
艺术家马晟哲的创作逻辑有着一种哲学式的隐喻。他首先默认所有事件都是在一种无形且巨大的力量操控下的结果。如同他通过计算机得到图像的过程,看似极理性过程中,他将自我的表达欲望和审美经验进行视觉转化,讨论的却是在现代数字生存方式中人类该如何感知世界的宏大命题。
尹茂健和马晟哲两位艺术家作品的面貌虽不相同,但其创作中都有将个体生命涵养在作品中的意味。虽然他们的画面都具备抽象艺术的特点,但笔者认为从内部建构过程来说,与之前的抽象艺术又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作品不仅保留了抽象艺术主体“形”和“色”本身,还利用了物质直接或间接转化为观看的对象充分发挥了艺术家作为创作的“独裁者”的身份。
从来,文化艺术就是一种表达,不是自言自语。人的表达都是渴望交流的,艺术家也不例外。而抽象艺术为这种交流提供一个极好的契机,因为抽象艺术追求的“纯粹”,要求艺术家直接且自由地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而往往观众的观看经验需要得到明确的答案,这样的矛盾也可以还原到“我”的概念上来解释,就像是抛出一个问题,是没有具体答案的,观众可以通过个体的经验进行引申与解释,通过展览的方式还原观看的身体性,并且达到与艺术家交流的目的。
黄姗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