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就像人看待蚂蚁、更高维度的生命看待人一样。在我们所在的三维世界,疫情是一场灾难,可超越肉体认知,疫情是一次净化。再高一点,可能就是某个能量体打了个喷嚏而已。可是作为借助肉体感知这个世界的我们,又怎样能这么轻而易举的达到超越我们感知的认知?
解体,2020是一个解体重构的时期。物质世界崩坏,才有重塑,进而促进集体意识能量提升。正如对个人而言,很多觉悟都是在绝望中产生出的。不说的那么严重,小的挫折也会让人清醒。挫折带来的不适感其实是自己正在跳出舒适区的证明。
——杨桐
7/8/2020
艺术家杨桐推出此次展览的灵感来源于2020年的疫情,新冠状病毒的打击是极具破坏性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正负两面性,取决于我们如何认知它。新冠状疫情同样如此。灾难总能让人类谦虚,给我们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我们存在。杨桐整理出近期有关“人”这一主题的系列作品,邀请大家从“人”出发一同思考。
“Figura”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意思是“身体”。杨桐选择这一词作为标题,以纪念2018年在意大利生活期间创作的系列的作品《Figura》——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观察方式创作出的人体写生。
对于杨桐来说,一个人的身份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方式。 跳脱了我们普遍意义上以人脸以及服饰来识别不同的个体的方式,艺术家选择以一个全新的方式来认知。服饰本身具有以社会阶级分化群体的作用,于是杨桐转而将区别个体的特征强调于写生当下时刻与大自然的连接之上。大自然本身包容万物,每一个时刻的光线都是不同的,每一个角度的光线也是无限的。此刻的光洒在身体的某一处,再通过艺术家认知的折射,产生出了不同的明暗、不同的温度,以及不同的情感。而感受这些温度、体察这些情感的过程好似冥想的体验,将意识引入此时此刻。没有分别地以最纯粹的心态欣赏坐在面前的这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欣赏他身体的线条,欣赏他皮肤反射出的光线,欣赏他此刻的存在。
而另一系列摄影作品《Textile》,在这一基础之上加入了艺术家的女性视角。在男性视角占据主导的艺术领域,当下的社会女权兴起,平权意识已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生活、感情、工作的基础。在作品中,杨桐将“毛发”“痣”这些传统意义上代表了男性气概的粗糙的,不修边幅的特征转化为了艺术,打破了什么是具欣赏性的这一标准。
但女性视角绝不是艺术家创作的全部初衷,它的产生是打破“男性视角”专制的存在,而不是让“女性视角”成为新的专制。所以艺术家想以更平和的心态来表达这一主题,名其为“Textile”即为“纺织品”。任何的人体,人体任何一个部分都是这纷繁宇宙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编织了出了我们存在的环境。抛却平权、性别视角,人的多元性造就了丰富性。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