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艺术家:高磊、高露迪、何翔宇、简策、郝经芳 & 王令杰、Christine Sun Kim、李燎、李姝睿、刘诗园、刘文涛、刘辛夷、钦君、石至莹、谭天、童文敏、Ignacio Uriarte、王强、王海洋、王拓、谢帆、杨健、翟倞、张子飘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1911 年,希腊离散文学作家卡瓦菲斯以《伊萨卡》为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抒发对于故土的怀念与对漫漫人生的感慨。作为多重意义上的离散者,他远离当时的潮流,创造属于自己诗歌的独特精神世界。卡瓦菲斯在诗中提及的岛屿,正是 24 卷本史诗《奥德赛》(Odyssey)中英雄奥德修斯的故乡。于史诗中,奥德修斯历经 10 年海上历险回归伊萨卡,其名于古希腊语中意为“精神之路”。
时至今日,离散被赋予了更多崭新而复杂的现实涵义。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去中心化和由网络链接的世界里,离散亦可被视为一次自主的前往和自我意志的选择——正如在另一则以“奥德赛”为母题的经典文本《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中,困顿的海上归途转化为一次主动探究宇宙奥秘的征程。于这样的世界中,空白空间的 24 位艺术家,其出生、求学以及工作生活的地点也在漫长的道路中不断流转。而我们更在意的是,路途中的幸福、喜悦、迷茫、险阻,以及每每迎面而来的真实生活,曾给他们的精神世界与艺术创作带来怎样的变迁?
展览“漫游者之歌”(A White Space Odyssey)试图为空白空间 24 位艺术家的创作之旅进行一次“中途曝光”。通过选取贯穿于他们创作中的“线索性”作品,重返不断指向其各自艺术母题的精神家园。“线索性”作品并不一定是艺术家在过往的创作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却从某个角度彰显或印证着艺术家在命题、观念、方法上的个人化实践及探索。在作品的时间层面上,有的艺术家将展示早期的作品,意在探讨蕴藏其中的方法对后续实践所起到的重要影响;有的则选取了新近的创作,提示着艺术家在当下的重要转变,并对此前的工作加以回应。从作品的精神层面来看,有的艺术家向内进发,探索内部经验的意义;有的则积极与外部世界发生关联,试图对激荡的现实加以回应——尽管在更多情况下,两者是缠绕在一起的。这些选择基于艺术家当下的工作及其阶段性状态进行,也都展现出艺术家一以贯之的批判性思考以及身体力行的工作。
展览无意展现一种普遍化的经验,而是希望回到每位艺术家自身,去关照他们的成长与来路,追溯个体意志、思考、判断与选择的价值;并以这些个体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去织构交相辉映的星丛与通往未来彼岸的可能。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