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由苏州博物馆、《诗书画》杂志社和潘公凯艺术工作室联合主办的“会通之界:潘公凯作品展”将于2017年3月26日至5月23日在苏州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潘公凯先生身兼艺术家与理论家二任:在理论研究上,他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学术主张,撰述的一系列关于中西绘画比较及中国画传统核心价值的文章,引起了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潘公凯先生在其当代水墨艺术实践中,更是践行着自己在理论上的学术主张,在对笔墨传统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参悟基础上,坚持以笔墨书写的方式直抒胸臆,展现品性,在巨大尺幅的作品挥洒创作中,兼寻传统温厚文雅的精妙意趣。
纵贯古今的学养和广览中西的视野,使得潘公凯先生的当代水墨作品在气势磅礴的当代视觉冲击中,饱含着传统文化高雅的格调和深远的意境,既传承了中国文人画的率真、精妙之趣味,又与当代文化情境形成了自然恰当的融合互动,具有独特的当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张力,是大写意中国画在当代发展转型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与可能。
本次在苏州博物馆的展览以“会通之界”为主题,由寒碧任学术主持,杨杰进行展览策划。展览融合了苏州的城市历史文脉,更尊重贝聿铭先生所设计苏州博物馆的空间原貌与特色,借鉴苏州园林“造景”与“借景”的经典方法对展厅进行适度分隔,同时抽离苏博建筑风格中的部分典型元素融入展陈设计之中,尝试突破常规展览中作品与场域情境之间缺乏融合互动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展览期间,潘公凯先生不仅会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捐赠给苏州博物馆,而且也会亲自到苏州博物馆开设讲座。
通过潘先生的水墨创作、装置艺术、跨界设计等作品展示,辅以多媒体影像、理论文献、创作心声等穿插并置的方式,真实生动地呈现他的学术研究次第与成果,揭示其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试图探索对中国文脉“传承”和“改变”二者关系的个性化理解与体现,并由此窥视他始终独自坚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索从中国文化内部推进中国画现代转型的道路,并企图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建立并拓展自己笔墨风格的理想主义情怀。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