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关于项目和作品(艺术家自述)
我的创作游走于自然和文化边界, 的创作游走于自然和文化边界, 的创作游走于自然和文化边界, 的创作游走于自然和文化边界, 的创作游走于自然和文化边界, 的创作游走于自然和文化边界, 的创作游走于自然和文化边界, 以及研究相关的时空错位和自然环境所依赖的脆弱平衡等。利用光纤维和多媒体的视觉来呈现21世纪的生态、社会和文化问题,我尤其关注生命的必需:水。
人性是一种活跃的生态机构,由于人类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产生的所作所为正深刻地影响着这千变万化的现实。 在21世纪,我们很有必要仔细斟酌自己与这个星球共处的方式,并重新探讨自然与文化的关系。纺织业与数字媒体的并存对于我们解决当前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式有着隐喻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在过去与现在的科技与知识之间找到平衡。 我的环境研究中包含了根植于这些空间中的文化和社会记忆。行为作品和摄影,一直秉持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理念的创作。人体在我的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材料和技术等与人体有关的形式,我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这个意象来。我利用布料的隐含关联来唤醒人们的记忆,用认知和文化的关联来使这些作品能与观者产生一种高于视觉层面的交流。
之前在亚洲的驻地经历已经证明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反映文化社会差异的重要性。当与本地社区,而不仅限于与艺术社区或组织机构互动时,这样的经验将被放大。驻留期提供了研究、思考和创作的时间,并强化了有意义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以及融入另一种文化的重要性。驻地期间的经验有利于我们了解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世界中,人们在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中到底做得如何。
我的驻留经验让我发现作品总是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创意折射着人们对所处环境的观察。因此任何计划终将被修改。之前我在北京,是研究特定蓝藻、微囊藻的环境问题的。我看到这一物种在昆明附近的滇池,与水葫芦反映出了同样的问题,目前大量的工作都围绕水质纯化。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杨天帅
It’s raining Rain Rooms in Chi...
2017.08.1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