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由iSGO Gallery主办,罗吟策划、张长收主持的无始无终的“生成”——张文彬个展分享会于2022年3月10日在iSGO Gallery(北京)举行。
此次展览主要呈现了张文彬《流水》系列作品,将线条的流动性,画面的律动感,以及结构的变化性,通过意识的行动力结果,让创作个体的实践及探索不断完善和系统化。呈现看似纷繁复杂但拥有了独特的秩序,感性中透露着理性思考,理性中流淌着感性抒发,印证张文彬无始无终的“生成”理念。
学术主持张长收表示,“生成”可以简单理解为生长和建构,张文彬所创作的海水的形象,从描绘物态的形式,到意识的自然流露,变化不一,这即为一个生长和建构的过程,然而并非刻意为之。“生成”是哲学系统里的核心环节,也是哲学的重要特征,无论是用意识影响世界,还是用理论指导行动,都需要“生成”的过程。张文彬痴迷于对于线的研究和运用,线本身具有生长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种特性与“生成”观念不谋而合,也成为了他创作的某种动因。
作为张文彬的老师孙建平(艺术家)提到与文彬考学以前就认识,他风尘仆仆 、勤苦好学;也记得他本科学习的时候,班里功夫扎实;读研时的作品已经非常成熟。他读书的时候,天津美院教师人才济济:祁海平、张方白、孔千、蔡锦、马柯,文彬赶上一个好时代。他的画面不仅有绘画性,也是具有鲜明的个性。文彬毕业后一直坚持自己,在当代艺术气氛中,这也是非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自己的绘画探索非常不容易。现在当代艺术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但也因此给年轻的艺术家提供了可以发展的空间,文彬画了很多的系列,对于他这个“生成”的系列孙建平觉得他还没有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但他的兴趣很多,很广有很大的可能性,希望他不断地画下去。
艺术家张文彬自我总结到,一次个展即是一个创作阶段的小结。在疫情肆虐、经济低迷、信息多到让人迷惑的当下世界,并不想作品只是自我的表达与表现,但是它应该是某种个体的声音,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这种声音是带有真实性与文化态度的。它区别于自我表达,它缓慢松弛生成,嵌入世界。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渐渐已经不再有“新”之迷恋,对“当代”与否也不再在意。只是想画出“那条线”、做出“那件作品”、呈现“那些事”,每天依靠一点一滴劳作去推进作品。
此次展览时间持续至2022年3月20日、因疫情原因展览可延期续展。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 从卉
6月盛夏,艺术圈的小伙伴们分成两类:去欧洲巴塞尔的和不去欧洲...
2014.07.01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杨天帅
It’s raining Rain Rooms in Chi...
2017.08.16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李振华
最近听到和看到最多的话题是毕加索和曾梵志,都是因为天价的拍卖...
201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