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郭工个展 “切问”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2018新年首展将于3月15日于A、B展厅推出艺术家郭工的大型个展“切问”,本次展览由青年批评家许晟担纲策划,将呈现郭工近年来不同时间跨度、物质媒介相异的装置作品,旨在重新发掘并梳理作品之间的内在逻辑,并在流动的空间中渗透他对于生命与艺术的体悟。
郭工于1966年出生于山西。自2008年起开始专注于装置艺术创作。其代表作《一棵松》曾受邀于国内与欧洲各国广泛展出。郭工选用的材质或许偶然夹带了特定的社会与文化属性,但实际上他对于艺术感受中语言与符号的无力深信不疑。郭工的作品携带了极简主义与物派的表现形式,然而看似极简且浑然天成的物质结果背后,是其在不动声色中所投注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对木的旋切与雕琢、对不锈钢的堆叠与打磨基于他对物性的熟稔和人性的关照;对物的人工介入与精密解剖,是郭工进入存在于人与物之间的非物质世界的手段。而郭工的艺术恰恰就在木材的纹理背后,在金属的夹层之间,在视觉与听觉之外缓慢滋生。
本次个展命名为“切问”,其中“切”首先包含了后工业时代中的“切割”动作,即用精准,犀利,并含有暴力的手段剖析事物。其次,“切”是一种包含了主观干预的调查。例如“切脉”,如果要调查脉象,就必须用“切”的手段。这时候,“切”看似是客观的,其实又包含了调查者的主观感知;“切”又意味着进入调查对象的内部,让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在郭工的作品中,这个调查对象可以是物质,时代,人心,自然,或者当代世界本身。“切问”在古文中也有恳切地提问的意思,郭工的创作态度也是恳切的,他清楚地感受到了世界和时代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他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郭工的作品展示了他对装置艺术的深刻认知:装置最重要的不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而是首先向前追溯,打破杜尚所创造的起点,回到艺术的源头,由此为装置艺术的发展寻找更加可靠的依据。因此,他把“挪用”变成了“创造”,制造出纯粹的,相互映照的材料关系。其次,他跨越了“观念”的束缚,将单纯的观念,社会学,或人类学层面的批判性,变成了一种综合了诗性的,基于视觉核心而非审美趣味的,对人的整体感知系统的强调。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刘钢
每次去广州住店,我必选白天鹅宾馆。我对这家酒店的偏爱,源于它...
2013.11.04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