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我们扔什么,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正如美国“垃圾学”(Garbology)代表人物威廉·L.拉什杰(William L. Rathje)教授所说,“制造垃圾正是人类存在的明确标示”。考古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来即是一部挖掘过去时代人类在地球上所遗留的“垃圾”的进程。剩余物品在被人类定义为“垃圾”之后,人类便展开了一场和“垃圾”的旷日持久战。从“垃圾食品”、“垃圾文件”、“垃圾电影”、“垃圾文化”到“人渣”,凡事被贬低为一文不值的事物,都难逃其被遗弃的命运。但废品拒绝自行消失,而物的掌控权始终在人的手中。从被遗弃之物中洞见我们自身以何种方式存在,何去何从,当下和未来道路的分叉,物与人彼此间的观照与和解,身在其中的任何一人皆无法逃脱。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即将于10月15日推出当代著名艺术家胡项城的最新作品展“眼前的远方”,展览为本届上海双年展期间的重要发声。将展出共12件大型装置,这些作品把各种日用品、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工业卡车、脚手架、艺术雕塑等结合起来,体量庞大,形态奇特,和电子媒介有机结合,在户外公共空间中,以不断生长的方式展示,寻求和公众的广泛交流和多元互动。
胡项城,国际著名艺术家,上海人。几十年来的作品涉猎绘画、装置。195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7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91年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大学院,1976-1986年任教职于上海戏剧学院、西藏大学。1996年上海双年展创立者之一。2000-2012年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年上海青浦老城区概念性规划设计、上海金泽镇概念性规划设计。2006年朱家角西镇策划设计、青浦小西门传统建筑群重建。2010年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艺术总监,2013年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艺术总监。长期旅居西藏、日本和非洲从事艺术创作。现今居住与工作在中国上海。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周婉京
此文出自研究者、艺评人周婉京的《2018北京独立艺术空间调查...
2019.05.1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此文出自研究者、艺评人周婉京的《2018北京独立艺术空间调查...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