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做一个谄媚的人

文:王晓松 2020年4月29日 专栏王晓松

吕秀才:
见信好!
 
收到来信,你做S城艺术生态那期专题我刚看到,但是没想到后面还有那么多故事。
 
你只是请一些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媒体负责人提供一些展览图片、核对一些信息,也都是基础资料,既不涉密又不涉敏,没想到那么不配合。但你说的那些推诿、打官腔的细节还是挺好玩儿的!更没想到的是一座以开放自诩的城市,把“当代”“创新”“服务社会”等口号挂在嘴边的专业艺术机构,居然会把媒体人当作《城堡》里的土地测量人来摆布,枉我在你面前吹嘘了。其实,你也不用放在心上,美术馆和其他计划体制中保留下来的堡垒都是一样一样的,我经常躲都躲不过去。好歹你有自由身,想想那些生活在堡垒里的同学,最终不是逼疯砍人就是被别人逼疯自宫。

我好像和你说过最近的一件糗事,有件参展作品“惊现”一处漏洞:一块还没有中学生理卫生课本上的图“敏感”的线描。你知道我是一个自我审查意识和原则性都很强的人,那块即使我用放大镜看到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的图案,被场地方当作国际事件摘出来,从一个图案联系到国际局势,着实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其实问题还不在图上,我紧张的是机构内部的那些人一层层的常态施压(甩锅),把一个好端端的人生生地变成一个高度神经质的人。你千万不要小瞧了艺术机构,所有的“机构”天生都有权力色彩,与它的公私属性并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机构里的人的行为不仅被各种规章制度所规定,更是被制度条文的制定者、解释者(裁决者)所左右。你说美术馆对你问到有关人事变动的问题很拒斥,为什么你关心美术馆的人事变动?策展人再风光,不过是一个临时项目的小工头,艺术机构怎么样说到底还要看话事人。
你觉得S城的体制内艺术机构奇葩,要我说是因为你在象牙塔里呆得太久了,平时工作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优质艺术机构。在所接触到的人中,“当代”状态、形态的文化活动不是他们的工作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估计你从没有意识到“当代”和“艺术”的扩张或下沉有多难。记得2017年年底,贵刊做过一期年度各地艺术活动盘点,所在城市经济量级越小,艺术(不仅仅是当代艺术)之声越微弱,而大部分中国的城市在艺术上都特寂寥。之前好像还有一个调查,说中国城市的开放程度和经济状况几乎是成正比。中国之内在意识上“时差”还是挺惊人的,出了一线城市,你才会意识到“倒时差”有多难。

今年上海艺术活动最热闹的时候,我在上海经停两日转道苏州吃螃蟹。从上海到苏州高铁二十多分钟,但上海的热闹只是上海的,并没有烤到苏州。正好老友陈平在做一个以“植物”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展览,气质、架势、方法相比几个活跃的同类艺术家丝毫不差,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差别在于生存土壤以及对外的链接度。相比其他地方,苏州的美术馆数量不少,但是对本地的当代艺术家来说并没有一墙之隔的上海所拥有的内外交流的常态化和开放性。我有时也会设身处地想,在周围人被“院体画展”刺激出高潮的人群中,在无形的舆论和有形的周边条件(市场、升职等实际的考量)影响下,哪怕有些许“当代”的念头都有可能被认为不正常,坚持做其实是冒着风险的。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宣统都退位一百多年了,很多以艺术为名的人和事都还幻想着明代锦衣卫的荣光,真是错乱!错乱!不要以为我在搞笑,院体、院风的展平时还少吗?!当代艺术不是洪水猛兽,没那么多阴谋诡计,可怕的是有被害妄想症的人太多。一个展览、一张图没几个人关心,更引发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不知道你怎么看?我觉得“艺术”在“当代”中只是的一个非常小的角色,而“当代意识”是一个合格的当代人所应具备的正常思维能力,难不成因为互联网的当代就要大家重回“寄雁传书”的年代?况且我好多年没见过大雁了。
你谈到乌镇,其实没什么可比性,美术馆的服务很多都是通过你们媒体说给想听的人听的。听说乌镇之后,有不少艺术活动绕过二、三、四线城市,直接沉到艺术权力堡垒的毛细管触及不到的乡村。效果如何,肯定不能用短期数据来考量。虽然在第一届展览的时候我写过一篇讨论“送艺术下乡”的文章,那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因为像乌镇这样的地方,有一个相对成熟的、长时间的文化产业运作结构做背书,不是空投来的。而且,普通人的状态也很不一样。给你说件小事,乌镇展览中协助艺术家工作的CCO陈小姐是位普通员工,但平时读书触及面之广之深之勤奋,绝对能秒杀我这样功利的“读书人”。比如,《棉花帝国》那本书我买了是为做展览用,但是还是觉得太厚,用的时候翻翻,却没有下定决心通读。那天看到陈小姐微信上晒出这本书的读后感,真让人羞愧难当!艺术家Z先生以亲身经历告诫我:和老家那些艺术机构打交道要谨慎,他们总会按捺不住地要怂恿你做一个谄媚的人。这么从人的状态上一对比,你就能明白“时差”在哪儿了。
不过,我倒是建议你有机会看一下遥远的中土,深入到更广阔的一线以下城市的艺术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你可能会无比怀念画廊展、商场展,哪怕你此前从专业上觉得它们就是麻痹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最后提醒,北方冷,黑夜漫长,御寒保暖比做艺术重要。

圣诞过了,新年已来,但不会有什么新气象。我虽没信仰,仍真诚地祝你平安!

晓松 
2020年到来前夕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