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假 NUOART青年群展造势视错觉
7月27日,由夏彦国策划的青年艺术家群展“假的”于NUOART开幕。当艺术家与观众在对待同一作品时,因各自不同的艺术经验和理解语境所做出的判断也必然会存在截然相反的期望和答案,简而以“真”或“假”定义自认为合理或不合理的判断。围绕这一主题,展览选择了戴亮、李昕、宋建树、伍伟、于艾君、杨铭等六位艺术家的明显带有视觉误区的作品。
戴亮将树枝和木头插接、削刻而成鹿头;伍伟对摞起的纸张裁剪、上色而成虎皮,不仅消解了原材料固有的形态,更拉开了作品与原材料在正常视觉上的距离。杨铭以油画颜料堆积成看似无痕迹的黑色;于艾君借用宣纸轻薄易随风动的特点营造纸上影动的效果,合视觉表达之情却不合现实客观之理。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更多是被纳入到艺术范畴中进行讨论,故而在他们看来这是符合艺术经验或是艺术经验基础上的想象,但是对于未能经历、接触这一创作过程的观众来说,则只能是通过作品的呈现反向推理,真假或是对错的判断只能来源于反推过程中能否与艺术家的表达相吻合。
但策展人显然并不想在极容易产生误会的展览现场制造观看的矛盾,而是将表面的不和谐作为亦真亦假、真假转换在展览、评论甚至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切入点。主观性、极端化不可避免,若能够认识到艺术的多层面,并尝试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解读,对艺术的判断便会产生从真到假、由假转真的互换现象,最终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正如夏彦国提到的“艺术需要跟观众发生关系,才会逐渐生成认知上的‘真’,进而聚成社会价值。关键是你觉得它是不是假的,在此时此刻,或者一段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