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菁个展“│一”背后的数字之维

郑菁 从左向右依次为 《639029’》《467291’》《533835”》《505548”》 纸本签字笔 107×76.8cm 2015

展览现场
5月13日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丁圆策划的青年艺术家郑菁作品展“│一”在名泰空间开幕,一共展出艺术家共12件架上绘画作品以及2件装置影像作品,同时本次展览也是 2016年名泰空间举办的首次青年艺术家个人展览。

展览开幕现场 从左向右依次为策展人丁圆、艺术家郑菁、名泰文化总监宋继瑞

艺术家现场导览
写“一”的作品源自于09年艺术家把七天的落发铺在宣纸上,落发拓印在纸上的轨迹吸引了她。到第二张作品时郑菁把落发所有的东西都祛除,单纯的用写“一”会有什么样的呈现,结果就完成了一张十米的大作品,这幅作品郑菁用了八十五天完成就取名叫“85天”,用郑菁自己的话来形容当时的创作态度就是有点“发癫”。


艺术家在开幕现场向观众展示书写“1”的创作状态
郑菁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用数字来命名的,这可能与她天生对数字的敏感有脱不开的关系,从最开始的“85天”用天数来命名,到现在用默数自己“写一”,每到停止创作之时就会把具体的数字记录在自己的停顿之处,到整幅作品完成之时把数字累加起来就成了作品的名称。这种创作方法和佛教用佛珠来做念诵计数有着很大的相同。艺术家郑菁认为“这种表面上的数字对于她个人来讲,已经超越了大家表现上看到的数字,而是她创作轨迹的一部分。”

《209789’×334600’》 纸本签字笔 106×76.5cm 2015
艺术家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在纸的两端开始书写“1”写到最后笔完全不出水为止,两个笔的笔芯放置在最后的交会之处。

《no》 纸本签字笔 65×55.5cm 2016
这一系列作品源自于艺术家在书写“1”之余的休息时间,用笔在纸上不带主观感情和控制之下毫无目的的点,到最后呈现出的效果。

《no》局部
《-97311》这张作品源自于“自己到底有多少根头发?”这样一个疑问,连续剪了九天的头发,每剪一张就用一张照片来记录,最后就辑成了这个视频。剪完头发之后就用特制的小纸片粘一根头发上在特制的板子上面,纸片上记录着头发的数字,数字从负一开始,七个月后作品制作完成最后得到的数字是97311,这也成了这件耗时七个月之久的作品名称。

《-97311》 头发,纸片,铅笔,胶,灯箱 131×252×25cm 2010—2011

艺术家9天之内剪掉自己头发的过程,所拍照片辑成的视频。
策展人丁圆教授表达了自己对郑菁创作的感受,并对本次展览的主题“│一”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我是一个本业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所以我的语言是线。郑菁是用‘│一’这个符号来表达创作的所有感受,建立起情感的世界,从这点上说我们都是从世界外物抽象出某一个符号用来工作的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和郑菁的思想上走的很近,‘│一’来源于我们看到的外物,从数学的角度上说,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把外物抛弃了它的形状,色彩,材质等我们能感受到的东西,把它抽象出来了一个基数,这个基数的基本就是‘一’。”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5月29日。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5月29日。

从左向右依次为《533835’》 《505548’》 纸本签字笔 107×76.8cm 2015

《5533835’》局部,画面中白色的部分为艺术家书写过程中的停顿之处,用铅笔在白色部分书写上当时和之前累加的数字之和。

现场观众驻足在影像作品之前。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