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录像艺术
最近看了一本书[交易的艺术],作者是诺亚 霍洛维茨(Noah Horowitz),诺亚先生是一名艺术史学家及国际艺术品市场方面的专家,曾担任过世界首个在线艺博会-VIP艺术博览会的总监,苏富比艺术学院的老师以及我们马上要参加的纽约军械库博览会的执行董事。这本书的第一章就是[录像艺术],首先他介绍了一下录像艺术的发展历程,然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录像艺术是如何被规范化市场化的。录像艺术是人类发展,科技发展,艺术发展的必然之物,已经成为当代艺术里重要的表现门类,但在它市场化规范化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它毕竟和传统的艺术媒介有很大的区别。但我相信走在市场前沿的画廊主们,藏家们等等,都愿意大胆的尝试,只有过往的很多经验结合在一起才能总结出最合理的方式方法。目前在国外的录像艺术市场算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中国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非常好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国内藏家开始关注录像艺术,国内也开始出现只收藏录像艺术的收藏家,画廊和艺术家也做的越来越规范了。
我还是需要大概介绍录像艺术的几个发展时期。录像艺术在国外已经发展60年了,据史料记载50年代初期,就已经有艺术家利用电视做作品了,1965年便携式录像机的发明,才算是录像艺术的真正开始,1969年录像艺术首次被售出,标志着录像艺术开始被市场认可,这对西方录像艺术来说是非常好的开始,70年代初就有非盈利基金,电视台和公立资助金来支持早期的录像艺术,80年代就已经有美术馆和画廊介入录像艺术的推广和市场,90年代更不得了,录像艺术完成了从一门边缘的艺术学科到日益多元化的当代艺术核心实践的转变,开始有“录像艺术家”这样的称谓,开始有只做录像艺术的画廊,录像艺术被美术馆认可,并慢慢的在二级市场流通。同期的当代中国艺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0年代中期就开始有录像艺术的展览出现了,1996年的[现象与影像]群展算是录像艺术以及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开始,也是当代中国艺术的里程碑。我之前一直在提“录像艺术”,刚刚提到“新媒体艺术”,它们两个一直没被搞清楚,也很难用一篇文章说清楚,我只想说的是在当代艺术范畴,越往后越是让你摸不着头脑,尤其是“新媒体艺术”这个领域,作为观者或藏家,需要多做功课了解目前世界上都有那些新科技,多了解艺术家的想法,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技术去完成作品,他是想用技术还是想做艺术,艺术家呈现出来的是小点子还是大智慧,作品本身能否打动你或者改变你对事物的认知。新媒体艺术虽然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门类,目前已经在各大美术院校生根发芽,中国美术馆每隔一年都会做一个新媒体艺术国际大群展,在国外也有各种新媒体艺术的双年展,博览会等等方式在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录像艺术现在变成了新媒体艺术里的一个重要门类。
我这次还是重点介绍录像艺术。录像艺术其中包括行为录像,实验录像,手绘动画,电脑动画,录像绘画,录像装置等等。一开始我分不清实验电影和录像艺术的区别,个人觉得其实就是要看创作者的身份是什么,还有他拍出来的片子在什么地方呈现,片子的内容是区分的关键,看的懂的是电影,看不懂的是艺术。其实这样区分也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它的受众群体是那些人,它是被消费的还是被收藏的。实验电影或实验短片,包括现在的微电影,它们的客户群体是基于网络的消费型人群,录像艺术的客户是专业艺术类人士,实验电影可消费,录像艺术可销售。这期间有很多实验电影的导演试图进入录像艺术领域,都不是很成功,因为思维方式不一样了,也就是初衷不一样了,导演们想的是观众是否喜欢看,艺术家们想的是这样拍能不能把我的观点实现,观众如果一眼看明白了,我就傻B了。大家多看多了解,其实很容易分辨。录像艺术都是在屏幕上观看的动态作品,后来演变出来录像装置,也就是录像与空间的结合,都是录像艺术。
关于录像艺术的收藏,我个人建议不要管作品的技术问题,只要看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如果能领会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观念,并且非常想拥有,那就马上付款,如果在领会艺术家观念的同时,这件作品给了你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并不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那么你也可以开始做录像艺术家了!另外,收藏录像艺术的关键是作品的保证书,一定要保存好,其他的都可以再复制,因为你花钱买的是这版作品的限量版权。你购买的这个版权可以交易,可以24小时随时在家里播放,如果要分享给别人,可能要跟艺术家沟通,因为当代艺术家基本都在世。如果对此类问题感兴趣的朋友,我也愿意和大家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