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一项独立欣赏的艺术品
2008年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专场春拍,两组老夫子的四帧漫画作品分别以 25.95万和21.15万港元(含佣金)成交。今年8月9日至29日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的“耐人寻味:王泽(王家禧)老夫子手稿展”,展售一共128张王长禧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亲笔手稿,当中除了四格和六格漫画外,还包括曾经的发行本封面创作。
老夫子漫画手稿作为艺术收藏品亮相,从价格定位上来看,每帧售价5万到10万港币不等,苏富比艺术空间总监李安琪于一次访问中提到:“漫画市场,一般来说,封面是比较贵的,因为是独一无二的。其次,彩墨比黑白的价值要高,花的时间也比较多。而创作时间上,藏品在60~80年代的作品,传播的文化价值高,同时也代表了艺术家从开始创作到成熟的过程。”漫画与作家、小说家一样,同属于文本的创作方式,只不过用的语言是线条。老夫子,这自七〇年代开始带给香港人集体记忆的人物,也是台湾及邻近华人社会共同的童年回忆,其手稿获得收藏家的重视,提高了漫画在艺术市场的地位,同时让人重新看待手稿的市场价值。
手稿,代表一个创作者的艺术史迹,其市场价值亦根据创作者的艺术史地位及作品艺术性而呈现不同的走向,更重要的是,市面上出售手稿的记录不多。手稿从素描、水墨或水彩、书写形式等表现各异,独立成为一手或二手创作的形式不定,例如作曲家的音乐手稿最后可以再次藉由他人誊写或印刷成书,作家及漫画家亦是如此。素描的手稿,最后亦可能成为独立呈现的作品。手稿的收藏有趣,收藏者不但可以从此看到艺术家艺术创作原点,其研究价值甚至丰富过作品最后呈现的形式。
传奇手稿留在香港
理查·史特劳斯,他与以写圆舞曲著称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族完全没有关系,一般都以全名理查•史特劳斯(R. Strauss)称呼,以与该家族的众多成员相区分。史特劳斯1900年以前创作了大量交响诗,最为有名的是《唐璜》(Don Juan)和《唐吉轲德》(Don Quixote)。而歌剧《莎乐美》(Salome)更是其代表之作。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理查·史特劳斯与香港最大的联系,是他绝大部份的手稿都被收藏在香港。香港第一间麦当劳连锁店的经营者,直到1995年仍拥有整个集团管理权的伍日照先生,是理查·史特劳斯最重要手稿的收藏者,去年八月他于香港去世,人们才又想起这件事。伍先生不只收藏一位音乐家的手稿,他自己建立手稿收藏的图书馆有历史学家负责管理及研究,收藏的数量及深度仍是一层谜。然而手稿作为研究艺术家重要的历史资料,如何保存及修复手稿,它与艺术品同样重要,而音乐手稿更存在一手抄本及二手抄本,证明作曲家真迹的鉴定,又犹如艺术品真伪鉴定一样复杂且议论纷争。
有意识的艺术纪录
有些艺术家不能留下原作,却坚持留下手稿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纪录。香港知名却低调的艺术家杨东龙先生,擅于描绘身边人物的情感,笔触纤细传统,学院派绘画的底蕴拥有吸引观众进入画者观想意境的魅力。杨东龙总是很细心的整理每一件作品的手绘稿,每出售一件作品一定会附上一本手稿副本,真本则留着自己珍藏,手稿在于艺术家的意义可想而知。
台湾艺术家陈顺筑先生从大学考入美术系开始,即意识自己艺术家的身分,系统地购买同一种品牌的记事本,年复一日纪录着自己每日的行程及身边大事,对自己艺术生命的重视如同建构一部美术史。中国知名艺术家宋冬,去年于香港港岛东太古坊康和大厦1楼Artistree Art Space 展出《宋冬:三十六历》,此项目的概念源于宋冬于亚洲文献库的驻场计划,他以超过一年的时间绘制挂墙年历去叙述他记忆中自1978年至2013年,共三十六年的历史,题材均围绕社会政治历史、个人经验以及艺术史等宋冬一直所关注的议题。
宋冬用素描的形式绘制如史诗般个人记忆最深刻的历史事件,意象粗略却缜密地以主观的判断建构一部私人撰写的艺术史。唯一不同的是,宋冬用回溯历史的方式找回记忆中的大事,而陈顺筑的记事方式早在年少艺术家的心思里植下了个人情感的选择,哪件大事会在小小几公分的方格里留下,艺术家保留了绝对私密却重要个人对艺术史的叙述。
对于手稿的保存、研究及收集,仍然是艺术数据库里建构艺术家档案重要、不可或缺的独立项目。即使不是很有系统,最终也不见得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艺术家仍视“纪录创作萌芽及至成型过程”产生任何形式的档为重要的创作经历。因为如此,手稿早已在市场上建构了具有市场价值得的艺术项目,让收藏家持续关注及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