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红,光会握画笔看来是不成了

文:Chelsea 2015年8月12日 专栏Chelsea
ed atkins 《No one is more work than me》 2014年巴塞尔作品
ed atkins 《No one is more work than me》 2014年巴塞尔作品
1865年,作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基本上你只要会画画就可以了,万一喜欢了摄影,那也不过是新技术带来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既不会让你在艺术上扬名立万,也不能让你一笔千金,养活太太一堆孩子和私生子们。但不过100多年过去了,所谓一技傍身的技术性要求在当代艺术兴起时似乎降低了,各种商品或者废品都在艺术理论艺术概念的包装下,可以信手拈来,但如今,想红,光能握画笔看来是不成的了。
“阳江组明日行动”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的宣传视频截图
“阳江组明日行动”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的宣传视频截图
Ed Atkins如果老老实实用肖像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于金匠大学关于身体与个人识别的经典艺术问题的思考,或者借鉴著名的学长学姐把或者动物或者身体抽象的物品表达个体在当代社会的困恼与绝望,他大概都没机会红遍欧洲,最好的画廊、最好的当代美术馆、最好的艺术展都可以看见他经典的3D纹身锅盖头出现在屏幕上,或吟或唱关于认知与藏匿的哲学。其实,不仅是作品,Ed Atkins本身对于CGI、高清影像和音轨综合应用的过程,又何尝不是21世纪一场关于身体与物质的探讨。
“阳江组明日行动”艺术现场
“阳江组明日行动”艺术现场
其实不仅像Atkins一样成长在新媒体几何速度扩张爆炸的80后艺术家越来越和新技术紧密结合,从上一代红到现在至今还有话语权的中国艺术家一样开始试水数字化,虽然不曾像Atkins一样把形势与表达配合得淋漓尽致,但仍然有趣、独特、耐人寻味。相对更像一个曾经流行的快速消费品网络传播活动的绘画月球项目后,艾未未新的和六岁的儿子艾老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柏林,通过网络实时在线一起绘画,并限时免费下载的艺术行为则更具有万网的精神,实时联系、冲破障碍、免费,无一不是最为大众所熟悉的技术背后的根本价值。而曾经的阳江青年郑国谷在全球第一名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名为“阳江组明日行动”的成功筹款则具有更多试验的意味。在国内一众号称创新的各路项目还在各种山寨众筹平台上苦苦挣扎的时候,2014年10月郑国谷就和他的阳江组一起通过84位支持者获得2万澳币的筹款,从而阳江青年一起来到悉尼展出、行为、讨论、互动。 观众要多大程度的为艺术家买单,从收藏、购买衍生品过渡到捐款来帮助艺术家成就计划,建立一段看似亲密但也许其实毫无关联的新关系,这是一段新的历史,也注定会为更多艺术家和机构所效仿。
同样的挑战,传统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也一样在面对,经典不足以让人们来了又来,不足以维系不断增长的运营费用,不足以和更加绚烂廉价的网络资讯抗衡。于是,如何解读经典,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让经典的艺术带来不同纬度的欣赏可能才是策展最大的挑战。伦敦的国家画廊又一次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如果说春天的展览属于V&A的Mcqueen, 那么夏天的伦敦就为国家画廊的六件作品痴狂。用Soundscapes作为展览的名称,宣告了这是一场颠覆视觉的展览,画,不再只用看,不再只是欣赏,而是用听,用体验去体会视觉之外的声音的震撼。
“Soundscapes”展览宣传图
“Soundscapes”展览宣传图
听六张画,看六段音乐,这是倒错,却更是革命。从14世纪的宗教绘画,到以充满各种暗示映射而著名的荷尔拜因的大使,还有镇馆级的风景画Coastal Scene和Lake Keitele,以及充满故事性与情节感的Bathers和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被交由六位风格悬殊的艺术家通过声音演绎出来。从同样充满喜剧张力的华丽的交响乐演出,到利用几乎刺耳的弦乐突出画作中的矛盾与恐怖,或者理性的展现视觉图像与音乐旋律间重复的共性,最直接的是实景的录音湖中的森林水声鸟叫200年不变,最抽象的用特殊的音箱位置播放电子乐,用耳朵用身体去体会画面中海水起落。
富有故事性和情节的作品《Saint Jorome in his study》
富有故事性和情节的作品《Saint Jorome in his study》
其中最为精彩与震撼的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更被艺术家组合Janet Cardiff和George Bures Miller把原来的画作等比实现成三维的建筑模型,配合音乐、教士诵经与生活背景的声音以及日升日落光线模拟直接把人拉入活在公元4世纪的Saint Jerome的生活,来回走动,在九分钟里看完、听完他的一天,重复,再一次重复,生命的无常被几乎疼痛的清晰体验着。
Janet Cardiff和George Bures Miller艺术组合
Janet Cardiff和George Bures Miller艺术组合
像科幻小说中的终极场景之一,会不会有一天,艺术家仅仅会创作和输出和改编一段纪录在我们脑部的程序,便轻松取代了一切美术馆里曾经让我们热泪盈眶的体验?又或者在反乌托邦的社会中,艺术会和大众记忆一同消失,成为遥远的语义模糊的抽象名字?也许谁都没有答案,但在这一切到来之前,尽情画,拼命创造,用艺术和欣赏艺术来延续我们的日子。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