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能带动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亿元时代吗?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2001年作,油彩画布,220x400公分, 在苏富比进入亚洲40周年晚间拍卖中,这件来自尤伦斯收藏的作品以1.8亿港元成为首件过亿的亚洲当代艺术品,据坊间传说,十年前这件作品仅以3万美元买个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
曾梵志的作品在今年秋天的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的夜场拍卖中两度过亿,媒体对事件最关心的是这个结果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影响,其实非要寻找一个艺术家作品在市场中受到热捧的现象和整个市场的生态关联性是很不靠谱的事。
曾梵志作品的近年市场表现,无疑让艺术家成为了诸多当代艺术品市场指数里的指标艺术家,可以查查诸如雅昌指数,摩梅指数等等。。。今秋他的作品的市场表现,的确像是拉了几个涨停板的蓝筹股,似乎应该直接带动当代艺术品的市场指数大幅上扬,人气重新聚拢,那些好卖的变得更好卖甚至万金难求,销路一般的成为人气畅销品,不好卖的也可以抖抖灰尘换上新标签寻得好主顾,但艺术品市场究竟不是股票市场,这个世界上有大把大把的买了艺术品挂在墙上,放在地上去分享和炫耀的人;很少看到把股票等金融资产权证贴到墙上的奇葩,不过难说,到是见过玻璃地面下铺金砖的土豪人家。
客观地回顾,曾梵志的作品的市场几年来高歌猛进的因由复杂,撇开那些双年展,和国际顶尖画廊的合作,美术馆的个展,艺术家的明星魅力等等等等。。。我们其实是可以多少瞥见围拢在他作品边上的一批具有超高消费能力的富豪,甚至外国人胡润搞的中国财富榜调查中,其中判断是否为中国富豪的一道问题大抵就是是否拥有曾梵志或赵无极作品的收藏 (我奇怪为什么不提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林风眠等等) 。不过富豪消费的心态至少有两点可以推动艺术品市场,其一是攀比造成价格的节节攀高,为拥有精品更是会一掷千金,其二是富豪就是不差银子,不会去市场出售自己的收藏换一点零花钱,从而造成在市场中可交易的作品越来越稀少。
从这点看,曾梵志作品的亿元天价就是他自己作品的事儿,与他人的市场没多少关系。
其实世界上还活着的艺术家,其作品创造天价的很多国家都有,临近的日本国就有个村上隆,2008年他的《我的寂寞牛仔》雕塑在纽约苏富比拍出了1510万美元,是那时亚洲当代艺术品的最高价格。可是也没看到从那以后日本当代艺术市场就如火如荼了,那么多著名的其他艺术家像奈良美智,草间弥生等等也是依旧兢兢业业地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进,他们的艺术品市场仍旧没有井喷。
远一点的德国有格哈德里希特,今年他的《米兰大教堂广场》在苏富比拍了约3712万美元!这价格可以叫天价了吧,照理可以推断德国的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了,艺术家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可是残酷的事实是,那些在柏林生活的年轻的艺术家,好日子就是那里的消费不高,房租还低,他们可以一边兼职一边实现当艺术家的梦想。
再说一遍,甲艺术家作品的天价就是他自己作品的事儿,与乙和其他人的市场没什么关系,全世界都一样。
如果非要扯上些关系,可能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增加了些许投资年轻艺术家,幻想着十倍百倍投资回报的人,在市场的末端,零星资金的确涌进来了,但其体量在艺术市场中仅仅占15%左右的当代艺术市场中都不到1%,影响基本可以小到忽略。
必须说,当代艺术天价拍品的偶现(当然不仅仅是曾梵志的作品)完全是有趣的艺术市场个案,以某位市场人士的话来说“亿元拍品无法掩盖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品整体的市场困境“,所以预见一轮井喷行情,当代艺术板块轮动开始之类的言论就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