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AB(Affordable Art Basel)to AAC(Affordable Artist Career)

文:杨天帅 2015年8月26日 专栏杨天帅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富二代,在2003年的Art Basel HK,我悉心打扮自己。白衬衫,咖啡色布裤,一副黑眼镜,一件西装褛,低调得来散发着财气,瞥眼照镜我还以为自己是郑志刚。
会展场馆内,我把主办单位“城市创作实验室(香港)”给我的一张A4表格捏在手里,以特别(装作)悠闲的脚步,行在二百多家国际大名画廊之间。
“这个,几钱?”我食指一抛,挥向一幅毕加索油画。
如是画廊可爱年轻貌美别致的小姑娘报上价钱。
我颔首。
“或者……也可以看看这边。”她连忙把我引领到一个用白布挡住,只限VIP进入的角落。“我们还有其他毕加索……”她说。
假若我肯掏腰包,她能赚个好价钱。
当然我不可能买什么毕加索。艺评人一个,买什么毕加索?问问而已。不置可否,问过便走。货比几家之后,最终,我把目标锁定在Pace Gallery展示的奈良美智雕塑作品《伸出一个小舌头》之上。
“请问这个几钱?”
“64万港元。”
我点了下头,装作离开,趁小姑娘不在意时连忙在表格上填写这些资料:画廊名、作品名、艺术家名、年份、价钱、尺寸……
“城市创作实验室”称这张表格为“欲望回条”。在Art Basel HK举行期间,他们邀请平日买不起艺术品的观众进场,扮作收藏家,选作品,问价,填写表格。表格将会交给一个香港艺术家。这个艺术家将会给你送出一件“对应你那欲望的艺术品”。
这下我才发现,原来奈良美智的《伸出一个小舌头》,就是我的“欲望”。
如是我问自己,为何当我化身成一个“富翁收藏家”,便会在云云作品中挑选《伸出一个小舌头》。结果还是离不开那几个(作为记者/艺评人的我感到厌恶的)原因:
一)雕塑是实物,摸在手上,可以清楚感受到那是“我的东西”。相对来说“概念艺术”之类的玩意,那就不那么踏实了。
二)那是奈良美智的创作。鼎鼎大名的Nara san。家有一宝,足以拿来四处炫耀,不想炫耀了想要卖,也可以卖个好价钱。相对来说假若那是寂寂无名的杨天帅作品,就算外型一模一样,我也不想要。
三)公仔头够可爱。放在家中,无聊时你可以凝视她,享受视觉上的惬意。相对来说曾梵志的《面具》系列,恐怕我妈到死那一天也不会让我放出来吓人吓鬼。
虽然这样说很对不起奈良美智,可要是我返回平常记者/艺评人的身份,肯定怎样选也不会选到《伸出一个小舌头》成为我最喜爱的作品。这也是我认为此叫做“AAB(Affordable Art Basel)艺术巴塞尔:买不起,送给你!”的活动有趣之处:作为一个穷鬼,我从来未曾、也不能以一个收藏家的角度去看艺术。我会关注作品的艺术意义、社会价值,但我无法想象某件作品放在一幅刷白的墙上或者客厅的中央,够不够好看。
而事实就是,艺术作为一个行业之所以成立,完全是因为这个世界有许多我无法想象的藏家。由是观之,如果有人攻击我,说我的评论对艺术“行业”完全不理解,我想我是只能躺在地上中枪的。
而AAB给了我初尝收藏家体验的机会。
两年后,我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今年7月31日,在香港赛马会石硖尾创意艺术中心(JCCAC)的L0画廊内,挂着一件本地艺术家South Ho(何兆南)的作品。
这,就是他做给我的作品。
作品名为《破》。那是一件摄影创作,共由五幅方形照片组成。第一张上面是一个陶泥娃娃。South Ho大概本想学奈良美智的《伸出一个小舌头》做一个“复制品”,可是做得不十分像。主要是因为滚圆的脸下沉了,结果看起来不像小女孩,却更似猩猩或者狗。在下一张图片,我看到一个拳头陷进猩猩/狗的脸上。第三张图片是一只已经烧好的猩猩/狗,脸上可以明显看到指骨压过的痕迹。第四张图片则有一个铁锤把猩猩/狗敲碎。最后一幅,没有了猩猩/狗,除了好像铁屑那样的碎片以外,一无所有。
这就是属于我的作品。然后我发现,我无法再以自己惯常的冷酷的记者/艺评人目光看待它了。或许是因为,那终究是“我的东西”?我执意认为,《破》是全场最优秀的创作。
一方面它是为“对应”我(收藏家)的“欲望”而作的结果;另一方面它又不是。因为它是一幅照片,而不是“收藏家”欲望的雕塑创作。“收藏家”之所以选择《伸出一个小舌头》,原因是他曾经幻想,这件雕塑将会放在大厅一角。但结果South Ho(艺术家)并未有让“收藏家”如愿。
尽管“艺术家”有曾经想过。当然他可以像场内许多艺术家那样,对我这个“收藏家”的欲望漠视甚至嘲弄(不听话已成为艺术家的惯例,或者,cliché),但South Ho没有。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家”选择正视“收藏家”的欲望(一个富翁想要一座雕塑放在家中)与他的艺术创作(对雕塑一窍不通但精于摄影)两者之间的冲突,并最终构思出“做了雕塑,但又把它打坏,然后给你打坏的照片”这个形式,发展为《破》这件作品。
因此《破》字破除了“收藏家”对艺术实质意义的束缚。可以无限复制的照片,直接否定了“艺术家”对所谓“实物”的渴望。而作品最后被打坏,被击成碎屑,在“收藏家”看来更与自己的欲望被粉碎无异,成为“艺术家”对“收藏家”的渴望的绝佳反馈。
《破》,也是“艺术家”对自身事业束缚的破解。“艺术家”不一定要以艺术为赚钱手段,但若他视之为事业,便必须关注钱银来源为何。钱银来源,当然就“收藏家”了。没有“收藏家”,“艺术家”仍可以做艺术,却不可以用艺术糊口。因此面对“收藏家”的“欲望”,实际上“艺术家”断然不可能说一句“与我无关”便装作看不见。
矛盾就在,当“收藏家”的欲望与“艺术家”的艺术互相矛盾,“艺术家”该如何抉择?换句话说,一个“艺术家”该如何在尽量承受市场压力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事业(AAC,Affordable Artist Career)?
有些艺术家会选择完全服从:杨天帅想要雕塑,干脆给他做个雕塑算了。不懂做?画出来,付钱托工场做就好,反正Damien Hirst也是这样。
也有些艺术家会选择背离:直接给杨天帅说,你有欲望,我都有欲望,你做乜挑衅我?我就系唔捻做。“唔捻做”,就是我的艺术。这也是绝对可以的,而且可以得有点太过肤浅,太过简单。
而South Ho却选择了最困难的一条路:既满足我的要求,又忠于自己的媒介。作为“收藏家”,虽然《破》不是雕塑,但我还是非常满意,非常愿意把它挂在墙上。(我妈松了一口气,因为她觉得雕塑会太阻地方)至于“艺术家”方面?我想South Ho应该要为这件作品感到自豪吧。
“人生大概未尝不可称之为妥协与坚持交错的结果。什么时候要妥协,该怎样妥协;什么时候要坚持,该如何坚持,都是艺术。在适当的时候妥协与坚持,无疑要比毫无保留地妥协或坚持,需要更大的智慧与勇气。”威风地捧着作品回家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想法。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