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艺术的一些疑问
最近听说最多,或是被问及最多的还是价格,中国艺术家被贴上了高价格的标签,在一个晚宴上,我左边的一位是经济学人的记者,正对着一位是非洲某国的生意人。两个人都在那里喋喋不休的讨论着非洲要去哪里,可能因为曼德拉的去世,这个问题更有着一些独特的味道。齐泽克非常不客气的批判曼德拉社会主义的失败,指向“和解”这一概念。
和解、宽容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在很多时候,和解和宽容往往指涉人在无法更好的改变现状的情况下,被动的接受。和解和宽容是知识分子的姿态,一定不属于普通人或是商业人士,除非条件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是自己想像的需要。
从非洲问题,经过互联网训练的多指向性思维方式,很容易落实到上海、北京的艺术实践上,中国的当代艺术远没有非洲和欧洲朋友想得乐观,尤其是年轻艺术家的处境,从没有真正摆脱成长的桎梏或是中国典型的不信任心理。青年艺术家在更多的时候指涉那些已经有所成就,在画廊已经有一定的买卖基础,并为大家所熟知的艺术家。这里提及的青年艺术家大多在30岁左右,我不想说他们不应该被称作青年艺术家,而是很多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了成长的半衰期或是社会认知的安全地带,期待着第二次转型,因为他们的第一次转型应该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借助市场或是展览,应该有着相对成熟应对媒体、展览的经验,从这个角度讲,我完全无法否认大多数人认为的青年艺术家的判断标准出了问题。
而我更关心如何支持青年艺术家,那么这就需要再一次审视这个判断的标准,以及追问为什么是青年艺术家?何为青年艺术家?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指向那些已经有所成就的年轻艺术家,应该追问的是他们还需要什么?
在这里一个青年艺术家应该获得的不是矫情的被再次划分到起步阶段,或是助力其二次起步。青年艺术家在这里应该去竞争最前锋的艺术家,或最成功艺术家的市场。而不需要被再次夹缠不清的划为青年艺术家之行列,青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很少有超过30岁的,他们不同于少年,青年往往在16-18岁之后就应该肩负起责任,并导之以热血。青年在今天的时代,越来越晚熟,越来越骄纵,普遍的现象是青年或是老年抱有同样的心态,在其位置上最大限度的侵占更年轻,需要机会的人的资源。青年应该被赋予的责任或对未来的期望,是可以被拉得很近,不是在学生阶段被消耗,或是成长中被消磨。摆脱不信任的心理,相信青年的不靠谱或是不由自主,可以为这个越来越确认的社会,提供一些人性的摇摆或是不确定。
这大概是指向当代的一些疑问,为什么没有人在追问中国的青年人如何?中国的青年艺术家怎样?新青年必定带动着新得文化动向,不同于长者得事故或是安全,这反映在当代艺术中,为什么很久没有惊喜。
和解、宽容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在很多时候,和解和宽容往往指涉人在无法更好的改变现状的情况下,被动的接受。和解和宽容是知识分子的姿态,一定不属于普通人或是商业人士,除非条件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是自己想像的需要。
从非洲问题,经过互联网训练的多指向性思维方式,很容易落实到上海、北京的艺术实践上,中国的当代艺术远没有非洲和欧洲朋友想得乐观,尤其是年轻艺术家的处境,从没有真正摆脱成长的桎梏或是中国典型的不信任心理。青年艺术家在更多的时候指涉那些已经有所成就,在画廊已经有一定的买卖基础,并为大家所熟知的艺术家。这里提及的青年艺术家大多在30岁左右,我不想说他们不应该被称作青年艺术家,而是很多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了成长的半衰期或是社会认知的安全地带,期待着第二次转型,因为他们的第一次转型应该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借助市场或是展览,应该有着相对成熟应对媒体、展览的经验,从这个角度讲,我完全无法否认大多数人认为的青年艺术家的判断标准出了问题。
而我更关心如何支持青年艺术家,那么这就需要再一次审视这个判断的标准,以及追问为什么是青年艺术家?何为青年艺术家?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指向那些已经有所成就的年轻艺术家,应该追问的是他们还需要什么?
在这里一个青年艺术家应该获得的不是矫情的被再次划分到起步阶段,或是助力其二次起步。青年艺术家在这里应该去竞争最前锋的艺术家,或最成功艺术家的市场。而不需要被再次夹缠不清的划为青年艺术家之行列,青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很少有超过30岁的,他们不同于少年,青年往往在16-18岁之后就应该肩负起责任,并导之以热血。青年在今天的时代,越来越晚熟,越来越骄纵,普遍的现象是青年或是老年抱有同样的心态,在其位置上最大限度的侵占更年轻,需要机会的人的资源。青年应该被赋予的责任或对未来的期望,是可以被拉得很近,不是在学生阶段被消耗,或是成长中被消磨。摆脱不信任的心理,相信青年的不靠谱或是不由自主,可以为这个越来越确认的社会,提供一些人性的摇摆或是不确定。
这大概是指向当代的一些疑问,为什么没有人在追问中国的青年人如何?中国的青年艺术家怎样?新青年必定带动着新得文化动向,不同于长者得事故或是安全,这反映在当代艺术中,为什么很久没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