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缺好艺术家,中国缺好策展人——2015威尼斯双年展观后记

文:章润娟 2015年6月1日 专栏章润娟
从1948年起,威尼斯双年展就代表世界艺术潮流,所以才有了神话说与追梦说,才有了蜂拥而至与趋之入鹜。宋冬在威尼斯Palazzo Nani Mocenigo美术馆创作的作品《见展是展 见展不是展 见展还是展》用东方禅宗智慧幽默回应了双年展期间遍布水城的四百多个展览。

2015年只有四位中国艺术家受奥奎之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但至少300多名中国艺术家涌入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与外围展。正如宋冬作品所隐喻:当观众将“见展是展,见展不是展,见展还是展”,构成这三句的糖果一一吃下,最终只剩虚无。威尼斯双年展一炮走红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好的艺术亮相威尼斯,固然是锦上添花;不好的艺术浩浩荡荡杀向威尼斯仍然不能衣锦还乡。

《凤凰》:威尼斯双年展的无冕之王

展览现场两次遇到中国著名策展人侯瀚如,问他是否看到惊喜之作,他为奥奎策划的主题展点赞。主题展总是威尼斯双年展的灵魂。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全世界的未来”中,尽管有Bruce Nauman强烈政治主题的装置,有El Anatsui充满社会揭示意味的幕墙,但徐冰长达30米的《凤凰》最为震撼。

其实徐冰的装置《地书》普天同文的概念说得就是“全世界的未来”,奥奎邀请徐冰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时,最初想到的也是《地书》。但当他看到《凤凰》时,以策展人的直觉感到这件作品在当今世界的意义,《凤凰》标志出当今人类文明为了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并揭示了这种单向度的进步观背后的代价。同时,军械库有个气场强大的场所:巨大的水域,十四世纪的建筑,不是所有作品都能hold住。事实证明,《凤凰》与这个场所完美的融为一体。

徐冰重新创作的凤凰是在2008年的基础上经过几次变身而来,新的凤凰更凶悍、更具危机感。《凤凰》是威尼斯双年展史上最大的单体艺术作品之一,它取材于世界诸多民族的古老传说,既美又凶猛,既怪异又浪漫,既有神性又指控现实。在威尼斯涅槃重生的凤凰,呈竭力奋飞状,像是从重重危机中突围而出的可随时变身的变形金刚,它既是中国现场的缩影,更对应紧张的世界状况。

在布展期间,奥奎对《凤凰》寄予极高期待。整个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编号里一号是主题展长长的场馆,二号就是徐冰的《凤凰》,尽管徐冰所在的空间几乎位于军械库的尽头。这意味着《凤凰》这件作品在整个主题展中的分量及其对整个策展主题表达上的重要性——其实早已被封为了无冕之王。

打破中国馆的魔咒

一位著名收藏家说看完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感觉跟别国差距太大了,一帮不是搞艺术的在做艺术。一位著名艺术家回应说威尼斯中国馆比前两年已经好多了。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国际当代实验艺术竞技场,所以代表中国馆的艺术家即便不是最好的,至少也应该是较好的。但中国馆总是不代表中国的艺术水准,与世界艺术潮流格格不入。12年来中国馆的争议不绝于耳。

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官方邀请中国馆入驻,但因非典未成行。2005年中国馆才正式落户威尼斯,策展人蔡国强请去风水大师王其亨。王其亨拿出《威尼斯双年展的风水》报告,在威尼斯挨个看风水,他说威尼斯国家馆“阴阳不平衡”,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馆都用厚墙封闭,只留一个出口,对人有排斥性,显得非常冷漠,并缺少与环境的对话。但他将位于军械库最后的黑暗工业空间,有一排排生锈油桶的,非常糟糕的中国馆说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最差的位置,最差的展厅,先天不足的中国馆,总是业余的策展人,让中国馆成为一个魔咒。2011年就有批评家说,如果自己是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就干脆把中国馆给除名。

在中国馆看不到好艺术家,但中国艺术家早已耀眼国际艺术舞台。2015年的威尼斯,除了徐冰的《凤凰》,宋冬和邱志杰的作品也颇具深意。宋冬为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GLASSTRESS 2015”创作的《玻璃老大哥》是一件美轮美奂,充满光明温暖和安全感的多层树形灯,但它却是由数个玻璃监控摄像头组成,构成安全与监视,窥视和被窥视的悖论。这件作品即使放到双年展主题展“全世界的未来”,也是惊艳之作。而邱志杰在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中,紧挨着Bruce Nauman搭建“金陵剧场”,邱志杰抽象出“幼帝”、“太监”、“权臣”、“书生”、“外戚”、“官僚”等一百余个历史角色,再用邱志杰式的幽默一一形象化:权臣就是蜡烛做的不倒翁永远摇摆不定;农民就是碾盘周而复始埋头苦干;书生则是风扇做成的推车没有主见任人推动。这些角色在剧场中自说自话,邱志杰用东方式的机智呈现了他的历史感。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馆还是曾经有过最没争议最好的一届——侯瀚如2007年策划的主题“日常奇迹”。侯瀚如派沈远、尹秀珍、阚萱、曹斐四个娘子军征战第52届威尼斯中国馆。长期游走国际艺术界的侯瀚如强烈警惕中国馆打中国牌的思路,用国际语言与西方对话,呈现女艺术家对社会现实提出的诉求。2007年中国馆的成功正是因为选对了策展人。而这届中国馆正是由于没有策展人,整个艺术家选择和主题都流于大众媒体思维。业余策展人既选不出最好的艺术家,更会毁掉较好的艺术家。

威尼斯双年展本身就是策展人制,使劲浑身解数护卫主题展的学术高地,选知名批评家乃至学者——总之就是最好的策展人独立策展。所以纵使外围展再泛滥,国家馆再沦落,也影响不了人们讨论主题展的迷人之处,这就是策展人的力量。只有中国馆启用策展人竞选制度,坚持选择最好的策展人,带最好的艺术到威尼斯,才会打破中国馆的魔咒。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