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固然美好,未来也依然值得期待
2007年春天的某个下午,我接到了一个叫《Hi艺术》杂志的面试电话,但在网上却搜索不到关于它更多的信息。抱着无论考没考上研究生,也要去北京的天真念头,在大四下学期学业还没完全结束时,我第一次坐上了飞机,加入到外地务工青年一族。当初想要去出版社工作的愿望虽然没能实现,但能进一家杂志似乎也不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问了三个问题,面试了不到五分钟后,当时的主编李昱即刻通知我第二天来上班。于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份工作就此开始。
来《Hi艺术》的第一篇文章写的是北京保利第一场夜场拍卖的预告,题目叫《你们知不知道保利夜场拍卖》。以群访的方式电话采访了一批明星级的大人物,若放在今天,看到眼前这份名单恐怕还得做好十足的心理准备才敢开始。也不知道当初哪来的自信,稚拙的文字竟敢就这么码了出来。或许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吧!接着就被李昱拉去昆仑饭店现场看拍卖,在有些嘈杂的场面中她告诉我要记住谁谁是藏家,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第一个夜场。这就是我职场生涯的开始。从一名普通的编辑做起,后来又调到广告部,出合同、送合同、催款、“承包”了几乎所有的软文。半年后,我在《Hi艺术》的第一段工作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中止。谁又会想到三年后,我又再次回到这个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当时的运营总监巩剑,是她让我与《Hi艺术》再续前缘。一切重新出发,从编辑到编辑部主任再到今天的执行主编,和这本杂志诞生时一样,我们都是从没有任何优越感开始做起。借十年盘点,我也浅浅地重温了一遍最初的起点。我曾经也会因为自己这份单调的从业经历而艳羡过那些有过丰富履历的职场人,但在服务了六年多之后,我觉得这本杂志依然值得我这张老面孔继续在此沉淀。
当拿到这期杂志的时候,我此时的心情和在阅读这本杂志的读者您一样,也很好奇它会如何用文字记录它走过的这十年。因为这个9月,我完成了从准妈妈到新手妈妈的晋级。也因此整个重新沸腾的9月我几乎处于缺席的状态,不在艺术现场,有些遗憾无法全身心参与到这本十周年特刊中去。即便如此,我仍想用这篇千字的文章来见证它的十周岁生日。所以这对我而言可能是最特别的一期卷首。
《Hi艺术》一直保持着十几人“作战”的小团队规模,既有从创刊时就在的历届元老财务刘江同学,也有和我几乎同时入职的运营总监滕昆以及负责发行的仁哥,但更多是职场的小鲜肉们。我很庆幸与一群有奋斗热情的小伙伴同行。我们称呼老板伍劲为伍老师,他一直鼓励我们用文字推销自己,尝试用新鲜的角度去审视,不盲从,不固守。从产品到平台到服务,伍老师从来不是在审时度势后完成所谓的升级转型,更多的是顺势而为的乘风破浪。如果一艘航行于大海中的小船能不迷失方向,我想不只是水手们的敏锐和坚韧,更关键的是有岸边闪亮的灯塔。
当我们的十周年到来时,却不断目送着同行媒体的离开。这或许是十年前创刊时并未预见的境况。常常有朋友问我杂志还能持续多久?谁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我内心并不悲观,逝去的固然美好,未来也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