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是测试华人艺术市场的最后一道阵线吗?
开展前所有人还是按捺不下心中抱怨与疑虑:时间正好夹在台湾大选之后、农历春节之前,是一年最忙的时刻,会有人来博览会吗?最终火热开幕的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今年算是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一进会场,所有人立即感受规格的提高,从去年较接近地域性博览会的氛围,跃入真正国际等级的大型博览会。无论是VIP开幕首日或是大众开放日,11点开展前来宾大排长龙的盛况,真可说“艺术已是台北的全民运动”。
开幕隔日报导即刊登出蔡康永、周杰伦等与马丁内斯(Eddie Martinez)之合照(图片来源:The Value)
资深藏家、二代藏家都是市场主力
相较去年首届,创办人任天晋(Magnus Renfrew)凭借自身人脉大力邀请而来的欧美参访团,今年VIP开幕首日现身的主要以台湾本地藏家为主。香港、北京许多藏家限于时间与签证问题无法赴台,东南亚藏家也明显缺席,但韩国藏家来访人数令人印象深刻。本地藏家的踊跃出席听来天经地义,但今年明显的现象是,过去曾被大量讨论的“台湾缺乏二代藏家”问题,今年几乎有180度的反转:现场可见许多年轻藏家,并且确实下手。
在如此逻辑之下立刻可以判断,潮流系、疗愈派绝对会是票房保证——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结果也不出人意外:KaiKai Kiki画廊带来的MADSAKI、OB、Otani Workhop等同秒杀,藏家过不半小时后就来和我抱怨买不到;高古轩的村上隆卖到只剩一只“小叮当”;小山登美夫的佐藤翠、长井朋子开展立即售罄;更不用说贝浩登赶在展览开门前就卖完、周杰伦也亲临现场的马丁内斯。但另一方面,台湾也已出现以战后艺术为主的年轻收藏族群:至少笔者画廊经营的李元佳、陈昭宏到物派的菅木志雄,有一半作品都是出售给二代客户。
KaiKai Kiki画廊带来的OB、Otani Workhop,秒卖(图片提供:台湾藏家)
这几天我老是看见一名我二代客户的帅哥朋友带着不同群人看作品,我当然以为他是个dealer,一问之下我客户竟答“我身边没有dealer朋友”,原来帅哥是认真地与其他二代朋友一起看展。在这个态势下,台湾艺术市场的结构估计会在几年内有较大的改变。
尽管如此,资深藏家依旧没有缺席台北当代,尤其一些原本对博览会敬而远之、宁可多逛画廊的严肃藏家,这次都能在会场遇到。新任联合总监岳鸿飞(Robin Peckham)与贵宾关系主管,在动员台湾藏家的先行作业上确实有成,半年来大大小小的拜访与餐会,而台湾收藏家也确实最重视这样的人情关系。同样,西方画廊也已洞悉这层道理,据说从1月10日开始各式来自西方画廊的宴请从来没有间断过。
而作为赞助商,UBS瑞银也是尽可能安排贵宾导览——尽管有西方画廊和我说,当VIP日的贵宾还需要导览时,就是情况不妙;也有台湾画廊和我说,香港巴塞尔带来的UBS香港客户实力比台湾更为坚强。但我想任何事物都有开端。起码昨天我们售出两件美国艺术家库恩斯特(Antone Konst)的小画作,都是来自瑞银的新客户:4.5万人民币刷刷卡带走,对中型画廊与新艺术家,还是可以接受的。
亚纪画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展位(图片提供:亚纪画廊)
危险的插曲
世界上似乎没有一帆风顺的博览会,也就是说博览会总得出先什么意外,才算得上正常。就在VIP当日稍晚,会场一声巨响,只见所有人潮往着同个方向移动:白立方展出的一件小件葛姆雷(Antony Gormley)被民众推倒在地,也打坏了展墙,作品只能回送工作室修复。
笔者画廊也遭遇不顺,从12月开始即从纽约调度回台的赵刚作品,竟然在卢森堡失踪了半个月,晚了两天才抵台。好在第三天挂上展墙不久立即售出。
这样算是卖得好吗?
接下来当然得谈谈哪些卖得好、哪些好卖。今年多数画廊反映市场有些缓慢,不过例如高古轩确确实实从去年的经验中学习后,快速反应卖得不错。一些品质人气都达标准应能卖出的却也遭到冷落,例如neugerriemschneider带来的在台湾和大陆都已极具人气的Andreas Eriksson小件作品,落在好的价格区间却到最后两天还没有卖出。Simon Lee由去年博赫纳(Mel Bochner)个展到今年弗里兹(Bernard Frize)个展,价格区间下调一些但销售效果也好。会场中最失策的恐怕属一些带来赵无极作品的西方画廊,赵无极确实是亚洲的硬通货,但是他们也应当知道台湾是赵无极最大的市场,藏家个个神通广大、知识丰富,挑品项挑年代挑颜色,就可能不会挑到这几张了。
冷门作品方面,Spruth Magers带来贝歇尔夫妇(Bernd & Hilla Becher)9件一组的代表水塔作品,开幕立刻以13.5万欧元售出。笔者画廊配合举办“植田正治逝世20年纪念回顾展”带来的植田正治晚冲作品(later print),价格区间为2-3万美元,也售出两张。台湾摄影收藏在这几年的教育推动上,看出很大的进展。
会场内还相当火热的,包括此次不是由笔者画廊带来的李元佳。作为东方画会的一员,他在英国艺术界也具有崇高的地位。这次李元佳是由伦敦Richard Saltoun画廊以信号画廊(Signals Gallery)为策展主题,带来不少李元佳作品。其中市场鲜见的磁铁作品《宇宙倍数》,我一熟悉藏家说他等着与画廊代表谈话却屡无机会,只好走出去多看两家画廊回来,《宇宙倍数》就售出了。Saltoun画廊总监也多次来与我确认客户背景,可见他们真的卖得蛮好。同样东方画会后来转向具象绘画的陈昭宏,由笔者于画廊同时举办个展、并在博览会展出吸睛作品《女王》,确实关注度极高,销售成果亦现。
艺术史、品味与在地性
日本同样是战后艺术家回响最大。物派与具体派都算是会场最常出现的国际艺术家,元永定正、菅木志雄在Nukaga画廊、Axel Vervoordt、小山登美夫、亚纪画廊等皆有售出。这段艺术史的市场整理因与华人抽象可以继续产生联动,也是原有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中最受好评的展览范畴。若以博览会的特色而言,物派与具体派在市场上尤受台湾藏家重视,也形塑了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与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区别于其他亚洲地区博览会——例如香港巴塞尔、上海西岸等的特色。
若从这个角度,除了知名艺术家、市场蓝筹艺术家的交易,台湾市场似乎更重视艺术史的定位。笔者认为这与台湾艺术市场的发展历史有关,从1980年代至今的资深藏家,也已经历四十个年头,能够持续收藏者,毕竟已经明白个中滋味。这也就是所有画廊最常给予台湾藏家的评语:稳定但是保守。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当代艺术资讯的大量进入,确实对众多资深藏家会是一个冲击,他们如何从中挑选他们所认可的西方艺术品,当然会是任何在台北或台湾执行艺术品平台者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
艺术史的定位绝对是一个关键。资深藏家可能已经不再需要具有装饰意义的作品(尤其众所皆知,台湾资深藏家多数低调简朴,对类似明星的光环着实没有兴趣),这部分除非是由接下来的二代藏家重新开始接受,否则大型画廊所经营housable、光鲜亮丽的作品,在台湾市场的广度开发确实需要其他诱因。台湾的博览会和十年前才开始的中国大陆的博览会市场偏好不同,也正因为如此,台湾的博览会才可以继续保有它特别的质感。这对于所有要在此经营市场与平台的画廊、博览会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