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水墨画
水墨画和油画比起来当代化的步子迈得既碎且乱,连摸着石头过河都谈不上。基本上是原地碎步倒脚却不往前迈腿;乱也没能在乱中求变,就剩下看了。
中国的绘画史就是水墨画的历史,油画等等当代艺术形式进入中国那只是近一百年来的事,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的绘画史至今从没出现过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这样在绘画思想观念上的巨变,有的只是在历代君王的统一领导下,南北叫板,东西夹攻,或者关在院子里玩小情小调,互相捧场,自我陶醉,越来越阴柔,越来越下作。
没经过启蒙运动,就让我们至今都很难不以一个奴才的心理去看待和理解有些国家枪支泛滥,政府却始终不出台政策严加管理;没经过文艺复兴,就让我们至今都很难用人有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去看待和理解有些国家妓院的合法存在这一现象。没有经过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就让我们很难理解:人类可以通过文学、音乐、诗歌、绘画、舞蹈等等艺术形式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可以不受到任何干涉。
远的不说,就眼前这三十年,当时圆明园里就没有画水墨的,就我一个画水墨的也只是住在附近的万泉庄里。通县画家村也是愣没有一个。后来有好几个画油画的都开了餐厅,有的还连锁,快要在创业板上市了都,画水墨的却连一个卖茶叶蛋的都没见着过。
改革开放,现在想想,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的生存方式灵活了一些。比如:可以带着老婆孩子,背井离乡,哪儿好去哪儿待着,不用再带着全国粮票、油票、布票、棉布票、豆制品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等,见着喜欢的掏钱就买。更不用先在村里求爷爷告奶奶,送酒送烟地开介绍信,好一路上证明自己是个正经人,很可能还有正经事要做,确实挺忙的。现在虽然还是要像出国办签证一样,到一个新地方住下还要办各种证件,当时是连自己的村都出不了。现在是支个摊子就能画画,基本能做到有胆量画啥就画啥,比以前必须到当地美协、文化局、工厂的工会、或者中学的美术组联系,接上头,才能画些素描、速写、黑板报什么的强多了。总的来说自由了不少,从事绘画的可能性和概率大大提高了,创作的环境也敞亮了。大致看起来,基本上符合艺术创作规律了,接下来就出活了。眼下大家都知道的画油画的F4,当时都是无业游民或者辞去公职出来混的,至今他们还是。这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给艺术生态带来的唯一的真正的变革。说白了,就是一些优秀的画家,成名的画家,成功的画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艺术家,不再是体制内的专业艺术工作者了。
水墨画几千年下来基本上是画院体制,或者是画家本人还是一官儿,画画实属无奈,有兴趣,上面给发着工资,属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艺双馨人才。画家一直都有饭吃,绝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死不做饭,不像后八九F4这一拨,北大门口卖过白菜,西单市场卖过衣服,老是被生活撵得狼狈不堪状。
水墨画至今很少有能让大家看得过去、内行外行也都不讨厌、有血有肉的作品,大概和画水墨的这些艺术家的境遇有关。刀不架脖子上,谁愿意说怂话,不饿急眼了,谁会看啥都像烙饼。谁不想既要钱又要脸。
水墨画上不去,小山兄二十多年前曾经为之踏踏实实地着过急,也曾大声疾呼过。除了理论界,画水墨的基本没人呼应,也没人敢呼应。水墨画和油画不同,不是请几个洋教练就能解决问题。也请不来洋教练。水墨画有点像乒乓球,家喻户晓,谁敢来教中国人打乒乓球?乒乓球不占地,好开展,谁都能来几拍子。很多小区楼前楼后,有老头老太太下棋、玩牌、抻胳膊绷腿的地方,边上肯定就有打乒乓球的。水墨画的历史比油画长出两千多年,又都是院体派,艺术家是被豢养的,只给皇上画,给娘娘画,给太监画,给老爷画,有的时候惹急了,皇上还亲自画。只按等级游戏规则玩儿,不按艺术规律办。这大概也就是水墨画这么多年下来,总是让人看着不舒服,又说不出来哪儿不好的原因之一。
画家如果像大姑娘急于嫁人,归属感是有了,但从此就少了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观察角度,基本上处在他人风格的影响之下,他人左右着自己的趣味,决定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几年熬下来,弄不好还会成为一个经验主义者,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想象力,像狗一样看到多少就以为是全部,想象力最多不超过身体的长度,这样的人提笔画画,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