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误会
Hi艺术为藏家和专业人士私人定制的艺术之旅又在六月如期而至。
首站威尼斯双年展,是五感并用的脑洞大开,博眼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招数,懂与不懂,内心都会被眼前之物以艺术之名俘获,屈服于一种又一种观念形态。在巴塞尔,视觉的饕餮盛宴几乎让大脑停止思考,抽象和有意味的形式麻痹着人的神经。从艺术与资本短兵相接的巴塞尔博览会撤出,随即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感受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一切都变得安静下来。在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的作品前,我屏住呼吸去感受那个17世纪早晨的阳光;在伦勃朗二十岁的《自画像》前,那个才华横溢英气逼人的面孔令人陷入对大师命运的无限遐想。
在巴塞尔人文博物馆看到的荷尔拜因的肖像画,笔触和颜色的细腻和微妙让人叹服,人物专注的表情让时间凝固在16世纪的某一刻。一件肖像画的魅力不因时光的流转而褪色,只是今天的艺术家似乎早已把这样的艺术束之高阁。
想起过去的一则旧闻,西班牙博尔哈镇一幅由19世纪著名画家埃利加斯·加西亚·马丁内斯所的绘《戴荆冠耶稣》教堂壁画由于当地气候潮湿,加之年代久远,导致颜色剥落。当文管部门筹备请专家修复时,一位八旬老太太不忍见画损毁,自作主张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耶稣,却从传神的肖像画变成了表现主义的“猴子”,一件艺术瑰宝就此报销。此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个无名小镇也因此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那么问题来了,是继续按原图修复,还是保留现状?
从艺术的角度,似乎恢复原貌更为合理。但对早已接受了现代主义教育的人来说,对这个全新的耶稣反倒多了一些新的理解。保留现状,也未必就是对艺术的伤害。
艺术何为?我在设想,假使我站在那幅未褪色的肖像画前,或许会被传神的肖像所折服;但在“猴子”画像前,我定会会心一笑。一个小小的误会,是一种美丽的人生际遇。艺术脱离眼前所见,直指人心的快感涌上心头。
在大量的古典绘画面前,眼睛的游离更快于双脚;而在大量的现代主义绘画面前,双脚的游离似乎比眼睛更快。能让人驻足定睛的一瞬间,或许正是源于一个小小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