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SEA:民间记者是解决问题的灵药吗?

文:杨天帅 2016年6月24日 专栏杨天帅
上回文章刊出后,有人说我贬低记者,又有人说我贬低SEA。我只能说如果文章给人观感是贬低了任何一方,那是我文笔不好,要面壁检讨。姑且让我借这篇文章起首,再精简地说一次我的推论:SEA涉及广义上的政治,政治离不开做show。如何做好政治show,就是SEA须要考虑的地方。做好政治show,就有政治力量;有了政治力量,就能解决社会问题。困难在于政治show的剧本要传媒担当一定角色,而传媒不一定会按你的剧本行事。于是传媒与SEA之间,便出现结构性矛盾。好了,花两百字重温上篇文章后入正题:到底如何处理传媒与SEA的矛盾呢?在这里我们要引入SEA的亲戚:民间新闻。托社交媒体、博客、网上电台等的福,过去仅能作为受众的民众,可以化身公民记者,自己拿起笔“自说自话”,是为民间新闻。

之所以说SEA与民间新闻是亲戚,不仅因为SEA的兄弟概念与民间新闻有相通之处,更在于两套概念都具有类似逻辑:把本来属于某一小撮人的话语权,下放给群众。只不过SEA讲的是艺术,民间新闻讲的是新闻而已。既然两者有共通点,那么民间记者可以取代传统记者,担当SEA的报导角色吗?我想答案是正面的,特别是当这个记者,是SEA项目中Inner Public(内部公共)的一员。为方便讨论,我把这种内部公共的SEA民间记者,称为“内记者(Inner Journalist)”。以内记者进行SEA报导,优势在于两个层面:其一是社群,如果一个SEA项目声称目的是要帮助、充权一个群体,还有谁比这个群体的一员更有权威去讲项目成效呢?内记者的角色,意味着他们能够以第一身受众的身分,了解一个SEA项目的目的、过程、成果与箇中的权力关系,提出比外记者更有力的论述。此外,内记者亦相对较易脱离艺术界错综复杂的权力与利害关系;其二在时间,因为不是全职传媒,而是受众一员,内记者可以摆脱传媒必须连续关注不同议题的限制,而把焦点落在单一SEA项目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SEA总是以“未竟之志”的状态存在。何谓“未竟之志”?比如说医生治病,没有疾病,那医生就不再需要存在;但医生的存在,正是为了消灭疾病。SEA亦同样:它的存在意义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当社会问题解决了,项目就不再需要存在。它要不就消失,要不就寻找另一个问题应付。所以,SEA的项目总是处于未成功或失败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记者对它作出的任何报导,永远都是“未搞完先报导”。“未搞完先报导”的概念,对传统艺术领域其实是很离谱的事:很少艺术家会让记者公开一幅未完成的画,或一个雕到半路的塑像。那跟未化妆的新娘不会向宾客露脸是同一道理。然而报道SEA项目,你就是报导它的过程,因为它总是处于过程中。

因此,一个跟足全程的报导者,对SEA而言价值重大。因为只有这样,报导者才能掌握整个项目不同时点的不同面貌。也只有他,才能亲身见证整个项目目标与策略的演变。不仅如此,当他在某个时点上,不认同项目的发展方向,作为内部公共的一员,他还有权在团队内发声,左右整个项目的路线。只要SEA的内部公共沟通完善,内记者对该项目的观点,必会同样是SEA项目本身的观点。于是,外记者因剧本不合而无法合作的问题,对内记者而言不会出现。

当然上述说法有个假设,即SEA的每个部件──记者、艺术家、内部公共──都能够完美运行。比如说,一旦内记者缺乏基本传媒采访能力,他便很可能无法胜任报道工作。确实,透过内记者报道SEA的隐忧,与民间记者这个概念本身是相当接近的──对民间记者的批判与反击,业界与学术界已有不少讨论。较知名易懂的有例如Vincent Maher提出的“民间记者的三个死人E”,即道德(Ethics)、经济(Economics)、与认知(Epistemology)。缺乏新闻操守、为点击率而哗众取宠、知识架构混乱,这些都是民间记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内记者既为民间记者一员,当然他亦要面对同样的挑战。不过在哈佛教书的艺术家Krzysztof Wodiczko对SEA参与者的期望,或许正好可以作为注脚:他说,SEA要让参加者Parrhesiaste,即“直言无讳”。Parrhesia有五种内涵:即坦率(frankness)、真理(truth)、危险(danger)、批评(criticism)、义务(obligation)。坦率者,说话坦白不遮遮掩掩;真理者,说话最少本人相信是真实;危险者,纵使知道言论会得罪权贵仍去说;批评者,由下而上,寡对众,作公开批判;义务者,承担直率发言的义务。倘内记者也能把“直言无讳”的五项意涵铭记于心,那对民间记者的批判,恐怕就会变成过虑。SEA与传媒的矛盾,亦大可解决。当然当然,这是有点太理想化,我是知道的。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