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是天鹅肉,一块是臭狗屎

文:孙策 2016年8月12日 专栏孙策
其实喜欢艺术家和喜欢女人(男人)是一样的,大多时候都是会选择一个类型,很难想象一个成熟的观众会喜欢贾科梅蒂、莫兰迪、塞尚的同时还会喜欢安迪·沃霍尔、村上隆、达明·赫斯特或者庸俗的杰夫昆斯。原因很简单,选择不同类型的人就是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审美,博爱很可能是谁都爱同时谁都不爱。记得有一次在微博上我说第二阵队的人会被历史遗忘,一位前卫艺术家朋友还反对我的说法讲:“他们已经被艺术史证明了。我说:“那是你的艺术史;不是我的。”现在想想我是有点诡辩,不过也是我的真实想法。
展览开始是一些早期绘画和雕塑、立体主义、印象派、象征主义、差劲的写实绘画。好像很多大师回顾展一样,从小学艺术,而且总有一位亲戚是画家至少是个诗人啥的,已经是回顾展套路了?回想下自己,这些条件也是具备的,幼儿园学画,家里也不止一位三流画家。我有点开始想入非非。关键是,大师不同常人的地方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帮混蛋就突然开窍了,就像慧能一样神,不识字的卫生员硬把预备党员博士后PK掉了,让莘莘学子上哪说理去?没办法,艺术就是这样,老天爷要赏饭。没有这一条其它都白扯。
紧接着一个展厅好像都是小头像,还有一些素描和油画。头像好多,眼花缭乱,有铜的、木头的还有石膏的。有的好,有的也不是特别好,就是感觉这老家伙挺较劲、挺轴的,死磕类似。(不过,我喜欢!)走出来,墙上一排字,先把我老婆逗乐了,大意是“我一生的努力就是做一个像样的头像。”我倒是琢磨出了另一种意味,挺震人的。这里面有关于现代艺术雕塑的秘密,而贾科梅蒂又是一个很本分很笨拙很传统(雕塑家)的方式去出品这个命题,不得不让人汗颜,其实他也是自我折磨类型的。(不过,我喜欢!哈哈)
转过头下楼,如果没记错是复制的一个工作室局部,一个展柜,七七八八摆放一些半成品,印象比较深是贾科梅蒂工作室及其狭小,好像只有二十几个平方,和北京艺术家比起来简直是屌丝中的屌丝。可能巴黎的画廊老板还是会看作品不看排场的。形成对比的是,穷得叮当乱响的这斯居然定期会请巴黎最好的摄影师为自己拍套个人照片!而且穿戴讲究,一本正经,算不上奢侈却绝对大艺术家范儿十足。而且还会发布在知名的杂志上。有意思。我记得前一段时间看一本抽象表现主义的书,里面不断提到“塑造英雄”的词,我窃想他们已经做好准备进入历史了?
转过身,是一些很小很小的雕塑,看介绍才知道是二战逃难时在旅馆里做的作品。不夸张,小的作品最精彩,很像看过的几个北魏小像,很小,就要专注得看,专注得看后才发现其实很“大”,这个大是精神上的,不是物理上的。还有就是他说到:当你在十几米外看一个人的时候,他可能只有几厘米那么高,模糊才能看清一个人。(大意)我暗想,真绝!出发点和作品同样精彩!这里面现代主义的一些东西显现出来了。比如什么是“真实”的问题,古典主义会认为就是客体存在本身,那艺术家标志就是模仿客体就好了,当然还要有技术,高超的技术,还有有理性、科学。学院派当然就孕育而生。但到了现代主义这里,人们开始怀疑这个客体是不是真有一个坚不可摧的本质?开始回到人的角度,个体的认知被凸显出来了。不同的人去看,不同情况下去看自然是不同的呈现方式。艺术,当然完全不同。这时开始注意比如“恍惚”一瞥的经验,哪个更真实?还真不好说。这也是我觉得现代主义可爱的地方,当然它一定是建立在“个人”之上,一定不是风格或流派。恰巧这个秘密我也在用。
还有就是,一个胸像印象比较深,因为之前一直看照片,看原作才发现原来是这个样子。大家也可能有印象,正面看这是一个男人胸像,很窄很窄的脑袋,细细的脖子,下面是宽大的肩膀,看起来很滑稽。看原作,走到侧面才发现脑袋很大,只不过是一个大片儿头,因为头的角度和胸的角度成十字型组合在一起,才有了这样的效果。就是说,头是侧面视角做出来的,身体是正面视角做出来的,特有意思。我猜测贾科梅蒂可能是看了埃及壁画,我们都知道埃及壁画就是侧面的头、正面的身体、侧面的脚组合在一起,看似别扭,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单一视角看世界。其实埃及人和贾科梅蒂的视角更高明。为什么?很简单,头部和脚侧面视角最典型,审题则是正面最典型,只是需要主观处理,比起呆板的自然主义高下立分。
后面还有个铁盘里的人像印象比较深,底座处理的有意思,很长一个时期贾科梅蒂把底座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研究,当成雕塑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是个支撑而已。这么“葛”的主意也只有偏执狂才想的出来吧。作品真的很多:油画、素描、威尼斯展览准备的大雕塑,还有为等待戈多专门创作的舞台道具都不错,又不是很感兴趣,就不一一啰嗦了。
当我快精疲力尽的时候被一块粗糙的木板震到了,据说是老贾画在画室墙上的手记,是两个标志性瘦人,很潦草随意。震到我的不是作品有多好,而是只要成了事,拉过的屎都是文物呀!不过这话也可以倒过来说。那就是,就算一个艺术家可能每天都勤奋工作,每件作品都完美无瑕,也得到当世的名誉、认可。可他在文化上如果达不到贡献的程度也就永远无法进入历史。也就是说有的人怎么做都对,有的人怎么做都不对。让我想起一句电影《霸王别姬》里的台词“人得自己成全自己”。当然也要看你其实究竟是哪块料。毕竟石中玉和石头外表上看起来并没有太大差别,打开才发现:一块是天鹅肉,一块是臭狗屎。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