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与人生(上)

文:谷浩宇 2013年11月19日 专栏谷浩宇
李霖灿先生的《艺术欣赏与人生》是我大学时代读的书。李先生(1913-1999)是老师辈们的老师,毕业於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也在台大教过中国美术史。蒋勋老师与台大艺术史陈葆真老师都在谈话间提过李老师。陈老师回忆起李老师,说他跟蒋老师一样,用自己的方式跟人群推广美学。《艺术欣赏与人生》不是一本艰涩的论文书,稍有中国艺术史知识的朋友,静下心来,皆可阅读。“欣赏”是看,“人生”是看过之后与每个人生命的互动关联。偶有朋友想进入美术史的领域,常是取材许多资料,可是言谈间你发现他并没有「看」懂,只有知识的堆积与背下的标準答案,那麼这些答案多半不跟他人生的境界有什麼互动或发酵的关联。

我常常介绍朋友阅读这本曾啟蒙我的《艺术欣赏与人生》,裡面有知识,信手拈来,将知识适切地运用在作品的分析上,融会贯通。“信手拈来”,有一种从容,从容背后当然是因為对於作品裡解的无碍。有时提起文学,有时佐以史实,有时是人生的经验与价值观宇宙观。李老师的文字裡有一种格局,我想有共同文化基础的朋友,很容易在李老师的书本裡,带入中国美术史裡过去一件件书画作品裡
。总是时隔几年,重新阅读这本书,提醒自己最初对於美的最基本的热爱,以及一种信念:视界与世界皆辽阔,人类的文明与天地宇宙裡,有最基本的大美。大美如同洗敛后的智慧,无关身分地位,无关借由知识或意识型态获得的权力慾望,也无关金钱或对物件的短暂拥有。

《艺术欣赏与人生》的另一个重点,是去看,去感受,去思考,然后提升。首先是最简单的“看”。念美术史的过程,发现一些同学朋友不太“看”,在解读作品的时候,就必须拼命回想所读过的知识,拿来詮释作品。可是如果没有了“看”,这种詮释也是僵硬的,是死的,作品本身不重要了,只剩下解读的方法,那麼无论再多的知识,也无法灵巧适切地找出作品裡关键处。

陈葆真老师与蒋勋老师,都是能“看”的学者,从视觉的敏锐出发,然后发展出后续的解读方法。陈老师治学严谨,是最正统的美术史训练,找资料,上图书馆,做研究,写文章,那是一个求学问刻苦的功夫的过程。有了刻苦的功夫,便能让作品在时代的纵剖面与横剖面裡,更清晰作品背后的种种背景因素。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就有更多的能力了解与接近作品。每次回到台大校园,进入艺术史研究所的那栋旧楼,都是怀著谨慎庄重的心情,尤其是进入陈老师的办公室,整齐的书柜,裡面各种书刊,时间在这房间裡彷彿停滞,一切都是安静下来,把其他外界所有欲望隔绝,就只是专心一致的作学问。

相关人物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