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文宣”

文:苏坚 2013年11月10日 专栏苏坚


 
国庆节前我收到一份温暖的“厚礼”——从2至11总共厚厚十辑《人文艺术》研究论丛,还外加一本研究先锋、实验艺术跟具体地域都市关系或状况的《向上成都——身体美学与场景凸现(1995-2012)》。赠送我厚礼的是居蜀多年独立研究艺术的查常平先生,他是该丛书主编。我跟查先生在两次活动中见过面,也仅算是面缘,限于学术桌上对过话式的“公交”而非“私交”,所以我之“温暖”感是另有其因:第一,就像微博、微信的兴旺和增添社会活力,艺术活动、学术研究也应该倚重“微生长”,即应该具体化到地域、边缘、个人、个案层面,让它们成为城镇、街区、乡村及其民众的可感生活、切身需要的一部分,这是我感兴趣的艺术、学术取向和作为;第二,据我所知,查先生以及丛书关注和研究的很多艺术家并不富有,非艺术“富豪人物”亦非“权力人物”,丛书自2003起已经坚持做了10年,满足于民间、民营并乐此不疲,居一地善一事,这正是一国一界一地艺术健康生态的基石,是最质朴真实的艺术细胞基因。

能不能说,这“温暖”本身就是“人文”之一种呢?我真还拿不准“人文”的具体指称,亦来不及细读各辑赠书了解查先生在艺术这一摊关于“人文”的定义和内涵。但无论“国统”派的古已有之也好,“洋脉”派的古典渊源也好,或者中西折中也好,任何优良的“文脉”应该都离不开一地一时“人”如何自觉和自营、尊严和自由吧,于此泛化之角度,查先生算是给我送来了“人文”关怀。

艺术界中这一类细而微的温暖,细心感受的话,还是很多的,关键是你在什么角度察看和发现到它的温热。比如国庆节后我收到最新10月号《Hi艺术》,读过主编伍劲写的卷首语《七年》,方醒这本民营杂志也已走过7年,我更才意识到自己受邀已不知不觉为之写了整整3年专栏!一股温热涌上心头,这种温暖是每个月初自觉敦促自己找内容打腹稿一字一句敲文稿然后月底又期待新杂志到手积累起来的。《Hi艺术》是我所知的艺术信息、市场资讯等服务提供最好的一家专业纸媒,且立“推广新人、新艺术”为己志,甚至杂志如何邮寄到我手上时不忘时刻短信告知的服务细节,也是很多“权威”官媒的高高在上所无法比的,这说明真正的“市场化”也未必然无关“人文”,“人文”也未必然意味着苦逼生活排斥“市场”。“人文”的健康生长离不开市场温床,你或者觉得这不是“人文”,或者说是另一种“人文”,但试想:如果行政放权,媒体开放,言路广开,国退民进,更多的丛书、杂志以各自特长开发自己市场,更多有志的、坚守的、专注的“查常平”全国处处居一地善一事,“人文”不是更兴旺更有希望吗?
 


 
那么本来看觉自然的自觉和自尊、自营和自由等几样“人文”诉求,具体到当下具体语境和背景来观察,却未必那么简单。比如,查先生也做宗教研究,我曾听他说过因为受邀赴南非参加宗教学术活动之事而被相关权力部门请去“喝茶”的经历。历史上,正是因为宗教改革运动而与“神权”分道另行才彰显所谓顶天立地的“人文”及其“主义”的——换过来也等于说研究“人文”离不开研究宗教。那么,现在反过来权力阶层宗教研究自由等于阻碍“人文”生成自觉,而这个阶层却是口头、口号上高喊所谓“文艺复兴”、“人文复兴”的,为什么会陷入这样自我反讽的境地?

“排斥人文”的传统和现实,其间与“文艺”的关联中更有很多痛苦的记忆和教训,我们的“人文环境”亟须反思。打比方,比起当初正红火着的“唱红中心”重庆,其时的成都是不是更合适于“人文艺术”生长?与此相类,所谓798、宋庄危局,各艺术园区的建建拆拆危机,权力不良作为如何去除?……都说举国处处陷入“人文危机”、“人文劫难”,历史和现实的根源何在?在文化艺术这一界面,那些“微生长”所需要的温暖、温床在哪里?

《人文艺术》的10年,《Hi艺术》的7年,不短不长,比计人生,“他们和它们”是需要定力的,其起步至今各种因素的诱惑和迷惑、自身的动力和遭遇的阻力甚至暴力并非小可不计。没有民众自觉和自尊、自营和自由的定力滋润的文化艺术生活,没有对这种民间、民众定力的保护和支持,“人文”扯淡积淀……

在收到礼物的节前数日,我正一直在关注和参与讨论当代艺术干将被赐官职、被收编的问题。艺术及艺术家在当下面临的此类“人文”困境,这也是历史上中国式“人文”摆不脱的困境:长期地被权力阶层摆弄和安置、更多时候不是“被”而是主动邀约权力管制的问题。这等于说:在西方,“人文”是经后来的启蒙运动继续加速跟“君权”分道另行才得以在社会更广深地扎根、延续的;在当下,我们为什么有人反还甘受、邀约“君权”来管制“文艺”,使其越来越世俗和势利地而失去形而上魅力呢? 
龙应台算是颇有“自由”、“人文”主张和素质的一位华族作家,当年一句“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追问,证明她是真有责任心分子,她随台湾走上民主道路而入仕要实现抱负。她当上台湾文化部长后,“工余时间”厚着脸皮去参加金马奖电影节,第二天台湾电影业界便有人在媒体上撰文开骂:龙行政部长请知趣滚开吧,你不是这个专业这个行业的。用台湾政党部门的行政用语,虽然也都有一个“文”字,但那是叫“文宣”,你只算是“文宣专员”吔!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