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洲化” OR “去中国化?”--- 看2015香港佳士得春拍之硬伤
用了两个整天认真的研习了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北京匡时本季即将开始的春拍图录,本想如往常一样写裸眼看拍卖的作品赏鉴,然而看完佳士得的图录之后感到很失望,甚至有些愤懑。观后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此与专业严肃的藏家们探讨,欢迎拍砖,共同商榷。
按惯例,佳士得香港的夜场拍卖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板块重要的市场风向和数据指标。此次春拍夜场共95件拍品,拍品布局和结构分布出现了巨大的调整。总体而言,在佳记多年试图布局的“泛亚洲化”的概念下,笔者看来此次显现的是一个“去中国化”的动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硬伤,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并非由于市场青黄不接、激烈竞争的无奈造成的,而是由机构掌门人的态度和主张决定的。具体看来,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按惯例,佳士得香港的夜场拍卖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板块重要的市场风向和数据指标。此次春拍夜场共95件拍品,拍品布局和结构分布出现了巨大的调整。总体而言,在佳记多年试图布局的“泛亚洲化”的概念下,笔者看来此次显现的是一个“去中国化”的动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硬伤,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并非由于市场青黄不接、激烈竞争的无奈造成的,而是由机构掌门人的态度和主张决定的。具体看来,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 日本具体派作品占近三分之一
夜场的最后30件拍品均为日本具体派作品。“满城尽是白发一雄”的现象在去年秋拍前后发生的,这并非偶然。一些国际重要美术馆、苏记、佳记两大拍行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不约而同重现具体派这一亚洲二十世纪重要的艺术运动,要为具体派艺术家们重新定价。日本具体派代表人物白发一雄在2015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场登上千万港币级别。迅雷不及掩耳,此次佳记就将几乎整个日本具体派搬上夜场,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江山显然是有些急不可耐。虽说具体派是在艺术史标尺上站的住脚的重要概念,但是如此失衡的大比例和很多选件不够夜场水准的安排真的令人费解。
2. 韩国二十世纪抽象及单色美学比例突出
几乎与日本具体派同时,以李禹焕为代表人物的韩国二十世纪抽象及单色美学板块一同崛起,苏记在今年春天举办文献完备的展览进行整理推动并在夜场上拍,李禹焕作品968万港币成交,几乎站上千万级别。虽然体量比具体派稍小,但是韩国板块势头强劲不落与日本。此次夜场共上拍7件,除赵无极与朱德群以外,几乎和中国二十世纪的板块数量齐平。
3. 东南亚板块的大融合策略效果不佳
与苏记的东南亚、二十世纪、当代三部门分立各有掌门不同,佳记的三个部分均由整个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部门统一运作,一人统管,因而也催生了佳记打造“泛亚洲”概念的野心与可能性。真心讲,笔者曾非常赞叹“泛亚洲”艺术的整体概念和战略规划,因为确实是依托香港艺术交易的亚洲枢纽之平台推动多元化的整体亚洲艺术与西方艺术进行对话的可能性。然而,“泛亚洲化”是把双刃剑,将东南亚融入夜场日场的拍卖序列中,确实让更多藏家看到了东南亚的作品,但是由于太多的拍品全部打乱穿插,又缺乏明确的线索和逻辑,会让藏家无论在看展及阅读图录时感到无所适从,在漫长的无关等待中失去耐心,不考虑各个区域的文化差异和藏家趣味,一厢情愿的给大家提供满汉全席,会流失真正精准的关注度。
4. 中国二十世纪缺乏梳理,作品弱势
赵无极、朱德群、常玉是佳记和苏记香港的传统长项也是夜场半边天的支柱。在2012年中国当代进入深度调整之后,东南亚板块还未培育壮大时,赵、朱、常曾经一度占领佳记夜场几乎60%的比例,不得不说是艺术史标尺与市场价格分配的严重的失衡,也许是由于这个过于偏颇的比例,市场急于寻找可以补充登上千万台阶的其他亚洲艺术家,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白发一雄,李禹焕,而且也是一下子占据了40%的江山。我们不禁要追问,为什么不是中国二十世纪,为什么不是吴大羽,不是林风眠,不是吴冠中,不是关良,不是潘玉良,不是常书鸿呢?此次夜场中中国老油画(除赵、朱、常以外)仅有7件,和韩国抽象板块持平。笔者以为这样的比例不是因为征件的难度,而是由于选择的态度。
5. 中国当代整体边缘化
就比例而言,中国当代7件,几乎和日韩东南亚当代的件数总和相似,有曾梵志、刘炜、刘野、周春芽、展望等也不能算寒酸。只是,从日韩二十世纪的配比和价格来看,夜场也不是仅大咖才能上的平台,而成为一个重要的造价和培育市场新方向的平台。那么就此看来,夜场对于中国当代新锐的关注度就显得非常淡薄了。新人仅刘韡一位,无法反映出未来的风向标选择和价格指标。
对日韩概念的过度推动,对中国二十世纪的疏于关注以及对中国当代新方向的培育和发现缺乏耐心,都在本季的拍卖布局中明显的显现出来。因此会不禁让人产生到底是“泛亚洲化”还是“去中国化”的困惑。
近日与业内人士讨论,也曾想也许是佳记在中国大陆上海已然有正式拍卖,是将与中国当代有关的培育和发掘慢慢从香港调整到国内主场?然而,细细看来,也并非如此。佳记上海从开拍第一槌就定下了全球大师中国混搭的策略,是让中国新老藏家买单西方现代主义和西方当代的节奏。并未见对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史或中国当代有用心的培育和布局。更不要说以佳士得在国际艺术市场的影响力将中国现当代推动到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的版图中。显然,国际拍卖大鳄爱的是中国的钱远胜于中国的文化,至少目前看来,无意参与将中国文化的传统与新知进行推动的漫长进程中。
好吧,也许你会说,拍卖行是艺术生态中最商业的一环,本质上谈的是钱,不是艺术,不是文化,更不要谈什么情怀了。我非常同意!但是,不要忘了,似乎恰恰只有情怀才能成就最成功的商业。如果一个商业机构在中国希冀能有巨大的商业收获,至少要表达一个基本的尊重,一个对于所在国度的文化传统的尊重与文化新知的关注,情怀代表了一种态度:我爱你们的钱,我也爱你们的文化。安思远收藏的纽约拍卖传奇是佳士得创造的,然而本质上是成功的将西方收藏家安思远对东方文化的一生痴迷挚爱的与中国新一代收藏家的文化情怀进行了发酵和对接。没有双方的情怀,即使有十个佳士得也是枉然。
此文并不是在说一个国际拍卖公司的战略问题,这是一个商业问题,无关对错。此文更关注的是作为中国的收藏家应该以怎样的视角和态度来看待。应该跟随怎样的机构,怎样的主张来进行收藏系统的建立。
笔者看来,收藏家们都是一群有严重文化毒瘾的有情怀的高净值群体。收藏意味着散尽千金为一个养育我们千年的文化的留存与复兴。在当下的文化价值混乱颠倒乱象的中国,这真的颇为不易。中国新一代收藏家,在如火如荼的市场面前,面临着貌似太多的选择。其实,中国藏家确立身份感的路只有明确的一条:建立具有文化立场的国际性收藏。在这条路上,有两个关键词:温故+新知。温故,了解我们从何而来,对传统文化保持敬重与珍爱;新知,对托生于传统之后的新文化保持好奇和关注,对颠覆与创新永远支持。
佳士得香港的策略调整给我们呈现了貌似泛亚洲化的大杂烩,让人无所适从。这样缺乏耐心、急功近利的市场态度让我们警觉一种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不盲从品牌,不盲从所谓国际化。我们只能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思考怎样的作品才是与我们真正相关的,才是收藏的方向呢?
令人惊喜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本土的拍卖行在认真、勤恳的在艺术史的标尺中发掘培育市场的新热点:我们看到嘉德对二十世纪老艺术家王济远的用心再发现、对民国女艺术家精心的梳理呈现;我们看到匡时对老油画板块专业的深耕,对于后89持续的推动;我们看到本季保利十年对中国现当代全景式的呈现、选件如博物馆级别一样苛求、对新锐板块用心的分类和跟踪。这些努力包含了对中国传统和新文化的呵护与珍视。这也是与中国新一代藏家可以用心交流的共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