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也是一种“博弈”

文:苏坚 2014年7月8日 专栏苏坚
数日前,青年批评家、策展人鲍栋以《“自由”不是一个名义,自由是一种伦理》为题撰文讨论艾未未撤展事件。鉴于鲍栋本人在该事件中有“动机猜测”性质的发言,并且艾未未已在跟《纽约时报》编辑的“交涉”中公开表达了对该发言倾向性的质疑,故此文也可视为鲍栋的“一种”回应。其实,以艾未未已做的表达、可知道的容忍度和性格判断,鲍栋个人曾经如何发言、现在如何回应,艾本人未必所谓,他的公开质疑的着眼点、兴趣和志向所在,应该是《纽约时报》的“公器”性质及编辑、组稿立场;当然,正如鲍栋曾经的作为,有同样喜好的个人也可以继续“动机猜测”艾的“交涉”是有个人利益预谋的。
 
很明显,鲍栋的回应文继续暴露了他的倾向性和一贯的自我“优越感”——这尽管是非常个人的“自由”但在一件公开、公共事件的说理中未必有必然“优势”。譬如,文章一开头,鲍栋就用“一个朋友”为代,对艾做出“向下八度降落式”的倾向性判断,并示“我深以为然”。问题在于:鲍栋自己及N个朋友的判断,不见得让艾本人及艾粉所谓,因为他们都一定有自己的独立判断、立场;更重要的是,简单的爱憎态度不见得有助于促进对一个公开、公共事件的理解。再如,很多人在事件中的发言在鲍栋看来是“帮闲的人,都已经陆续跳了出来”、“帮忙和帮闲的人出来表演,就仿佛成了一个争名夺利,选边站队的江湖厮杀了”。以不屑一顾语气、态度看哪一方,这有什么意思? 既然你看不惯“居高临下”,为什么你又如此之状?既然你要维护“自由伦理”,为什么你能帮腔吐槽艾未未动机,别人“帮闲”就是“出来表演”、“争名夺利”、“江湖厮杀”?
 
确实,从既有事实看,像我这样在事件中发了言论的人,是“帮闲的人”,鲍栋才是“帮忙的人”,问题是:什么人都好,大家是“自由”的,也是平等的;更重要的是,什么帮都好,关键在于帮什么及其依据,帮得理所当然,从行文看,鲍栋真选好那个——亦是“选边站队”——的“基点”了吗?
 
鲍栋的文章晒出“理论性”颇强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细分概念,试图以此再倾向性地定性艾未未的言行。当然,这一次以如此长文为论,就有较于上次简短的“动机猜测”式发言的优点,比如他知道了“事实的原委像大多数这个时代的争议一样,已经开始模糊不清了。安全的办法还是首先回顾一下事实作为我们讨论的基点”的重要性。但是,以既有信息判断,艾未未未必对鲍栋文章描述的内容存在多少异议,或者甚至还有诸多赞同的可能。这一点,从艾未未以略带调侃的语气方式把“西方客”——他本人承认自己也是从这些客人手上得了好处的人——拉下神坛的意味可以判断。所以,“回顾事实基点”对于所有关注和讨论展览、事件的人也是一样的:就像以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通过回顾展“神话八五”并在此后让自己的“八五藏品”拍价飙升一样,我们也要学会以理性态度客观看待、判断“西方客”的作为,警惕任何“神话”企图。
 
话说回来。如果着眼点仅仅是在“个人”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这个基点上,我认为鲍栋撰文颇显啰嗦甚至多此一举,这一点,其实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公开声明里“艾未未先生将作品撤除本次展览的决定,我们深表遗憾,但是必须尊重艺术家的选择”这一句已足够并更显“自由”、“宽容”、“现代”。
于此而观,鲍栋要揭示“艾未未的悖论”,却也首先暴露了“鲍栋的悖论”:既然是“个人的”——特别是“成人个人的”,无论“积极自由”抑或“消极自由”,就都是平等的,虽然每个人成功的程度不一样,但硬要论证、咬定艾未未“胁迫”、“绑架”、“欺凌”、“掠夺”、“作践”、“争夺”、“厮杀”、“侵害”—— 鲍栋果然如此能“自由”应用这么多词语——王兴伟,如果不是高估、神话、揣摩艾未未,就是严重侮辱成年王兴伟的“自由智商”!
 
这么说,就已经暗含了我要接着说的一个意思:自由也是一种“博弈”。对于身处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之间”而言,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无论细分出多少种“个人自由”。于是,我认为,更有价值地,应该转移、提高、拓宽讨论的“基点”:自由“博弈”对应于拥有更大权力的机构、机器的真实或应然状况……
 
去世不久的科斯对中国有十大忠告,其中就说到“中国缺乏思想市场”,还说“边缘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改革。这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说的就是自由“博弈”的某个观察、作为基点:事实上的或者应努力践行的个人、分散、边缘的自由“革命”冲破机构、机器对自由的“垄断”,形成“自由思想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我上一篇Hi艺术专栏文章关于这个事件的言论要移开言说“敏感汉字”这种某国特有文化现象的原因。因此,对于各种着眼点于此的“博弈”,从价值和“公益”的角度,应该不是首先揣摩、或者可以适当谅解个人“操作”、“炒作”。总之,到底是哪一种“自由”制造了更大、更多的“不平等”,更需要细分。以“个人”为例,艾未未撤展同期,也有一个“国画伪和尚”拥抱群美女炒作,作为批评家,鲍栋是不是更应该批评、质疑这种现象?以机构为例,“自我审查”——无论存在多少鲍栋所说的“不同场合,不同媒体,会弱化一些信息或者强化一些信息”等现象或艾未未事实上的抓大抓小情况——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绝对不同性质于艾未未个人;以国家机器为例,“博弈”的激烈、惨烈有目共睹!
 
是的,鲍栋是位热心于频上“绘画课”的人,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张罗过“形式市场”并引发过“十分积极自由”争议,他或对艺术的政治、社会指涉向来不怎么感冒,这是个人自由。但是,在思想市场的“博弈”之中,我还是提醒他再用心、谨慎地细分和辨别“去做的自由”和“免于强制和干涉”的状态。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