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式拍卖
最近几年,策展式拍卖开始成为一种趋势。从一开始有展览但没策展人,到聘请策展人参与拍品策划,再到策展人参与招商和拍卖规则的设计。尽管策展式拍卖还没有在艺术市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从目前不多的几个案例来看,策展人对拍卖的介入已经形成一种递进的关系,未来的演变值得关注。早在2011年,香港天成拍卖公司开张,其当代艺术业务负责人李美玲女士就大胆启用策展式拍卖推出了一系列的“当代文人”专场。在我印象中,步入拍卖预展后,明显感受到与其他拍卖会预展的不同,现场更像一个主题明确、完整度非常高的展览,很有看头,但由于所选的艺术家在市场上露面较少,相应的商业气息就弱一些。今年7月,元亨利贞拍卖行推出三场当代艺术拍卖“观念中国”、“中国新绘画”、“水墨状态”分别冠名高岭、杜曦云、鲁虹三位策展人策划,由沈其斌担任总策展人。但由于极具争议的“725大火”事件博取了太多眼球,策展人和作品在此次拍卖中获得的关注相对不多。今年10月,泓盛拍卖和赵涌在线联合主办的“拍卖双年展”正式推出,在今年4月就已敲定由艺术家史金淞担任策展人,全权负责参展作品的挑选和展览框架的设计。这是史金淞第一次担纲策展人,而这第一个展览就同时是一场拍卖。策展式拍卖的出现,直接的原因是拍卖市场上的热门作品开始面临资源枯竭,而未进入拍卖流通渠道的作品则希望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进入拍卖市场。“非常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谋求价格上的弯道超车,一个是策展人和艺术家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和改变艺术品交易的模式。无论是拍卖行、策展人、收藏家,都将面临策展式拍卖带来的巨大考验。对拍卖行的考验,是需要放手让策展人去挑选作品,而策展人往往选择的是拍卖市场的新面孔,拍卖行将面临商业上很高的风险,这种风险换来的回报是打开一个新的市场空间。对策展人的考验,首先是其对市场的理解,既要对当下的艺术市场有基本的认知,又能对未来市场的演变有独特的理解和相当高的敏锐度;其二是能通过展览理念吸引艺术家或其他委托方拿出合适的作品,甚至帮艺术家拿主意;其三,是能扮演招商的角色,让收藏家理解展览主题,认可参展作品,愿意为展览买单。对收藏家的考验,除了吸收和理解策展人、艺术家的思路和作品之外,主要就是判断新面市的作品的合理价位,以及作品收藏及变现的可能性。而艺术家,除了提供作品之外,可能并没有想过太多进入拍卖系统之后的问题,但艺术市场有自己本身的规律,建议艺术家在参与拍卖前,还是尽量多做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