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艺术品味的驾驭者

文:刘钢 2014年4月1日 专栏刘钢
3月5日清晨6点多,我被警车鸣笛吵醒了。拉开窗帘才想起来,自己现在纽约。时差还没倒过来,真想睡个回笼觉,可是心中惦记着军械库艺术展,就再也闭不上眼了。观展要等到中午才开始,幸好有朋友引路,我提前两个小时就溜进大门浏览了。现场仍有些混乱,一些工作人员还在忙着布展。然而,不少画廊已经把自己的地盘整理得干净利落,开始“守株待兔”了。军械库艺术展的规模很大,有二百多家画廊参展,我花了两个小时才把全部展品“扫描”了一遍,从中可以察觉出,美国艺术圈正涌动着一股极简艺术的潮流。
.
20世纪60年代,极简艺术和波普艺术同时在美国出现。不过,半个多世纪以来,波普艺术出尽风头,而极简艺术却一直处在陪衬的地位。在品味方面,艺术与时装、饮食非常相似。看多了,吃腻了,就必须换换口味。现在,似乎到了极简艺术占据上风的年代了。

展览开门迎客的时候,我坐在入口附近的沙发上。看着排着长队的人流,我脑中呈现出一个问号:谁在驾驭着艺术品味的导向,将美国收藏圈的目光重新引向极简艺术?此后几天里,我结识了十几位美国艺术圈中的活跃分子,既有评论家、策展人,也有拍卖行主管、收藏家,还有画廊老板。通过交谈我终于弄明白,美国艺术圈中何人才是艺术品味的驾驭者。
军械库艺术展现场
军械库艺术展现场
先说说艺术评论家吧。在纽约聚集着许多艺术评论家,有保守的,也有激进的。他们时刻瞪着眼睛,盯着艺术发展的动向。美国许多报纸、杂志设有专栏,定期刊载艺术评论家的文章,对艺术作品或展览评头论足、说三道四,有时甚至言词苛刻、语言粗暴。在这些艺术评论家之中,有不少举足轻重的人物,艺术界很喜欢阅读他们的评论文章。比如2012年去世的罗伯特•休斯,他曾为美国《时代》周刊撰写艺术评论长达30年之久,他的一些文章曾经在艺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但是,如果把艺术评论家视为收藏界品味的驾驭者,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虽然那些知名评论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可以感染艺术家,但他们不具备说服一大群藏家慷慨解囊的能力。有的时候,收藏界的喜好与艺术评论家的观点恰恰相反。例如上世纪80年代,罗伯特•休斯曾经撰文抨击美国艺术家巴斯奎特的涂鸦艺术,可是20多年以来巴斯奎特的作品一直受到美国超级收藏家的追捧。

既然艺术评论家无法驾驭收藏界的品味,那么,策展人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呢?
军械库艺术展现场
军械库艺术展现场
在美国艺术圈中,策展人是一个令人恭维的职业。他们既可以把无名之辈的作品带进著名的美术馆,引起公众的注意;也可以策划新颖的展览,吸引艺术界的眼球。正因如此,许多艺术家将策展人视为救世主。在纽约期间,我随团参观了几位画家的工作室。当画家得知参观团中有策展人时,立即变得格外殷勤。

虽然策展人可以引导公众的视线,但还不具备掌控收藏家艺术品味的能力,他们只不过提供一些展示平台,引起艺术圈的思考,为收藏家提供选择而已。

在美国艺术圈中,策展人不是唯一的贵宾,拍卖行的主管们也扮演着令人尊崇的角色。在他们的策划下,一些艺术家的市值节节攀高,把收藏界惊得目瞪口呆。但是,如果把艺术品味比喻为一辆马车,拍卖行只不过是前面拉车的那几匹马而已。方向一旦确定之后,它们就会抡起四蹄、狂奔而去。

那么,谁是“艺术马车”的驾驭者呢?难道会是收藏家吗?错!收藏家只是“艺术马车”上的乘客而已,他们大多数人根本无法左右行进的方向。
军械库艺术展现场
军械库艺术展现场
有人已经推测出答案了。没错!画廊才是艺术品味的驾驭者,它们掌控住缰绳,操纵着“艺术马车”前进的朝向。不过,这里所说的“画廊”不包括那些数以千计的普通画廊,而是专指那几家呼风唤雨的大牌画廊,它们的背后跟随着一批腰缠万贯的收藏家。这些藏家与大牌画廊的关系非常奥妙,他们不仅听取大牌画廊的建议买入“潜力股”,而且有时还会与大牌画廊合资,购买一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藏家出钱占大头,画廊投资占小头。若干年之后,如果想要出手卖掉这件艺术品,必须经过双方一致同意。卖出所得之中,首先拿出一定的百分比例作为佣金归画廊所有,之后双方再按照投资比例分享回报。佣金可不是白给的,画廊必须负责运作这件作品。比如,把作品运作进美术馆展览一段时间,或者聘用艺术评论家掀起媒体的炒作风潮。但是,这还不够,画廊还需要负责联系拍卖行和保底买家,为投资获取高额的回报。由于大牌画廊与收藏富豪们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拍卖行的主管们深知讨好大牌画廊的重要性。他们明白,若想征集到上乘拍品,就必须赢得大牌画廊的帮助。他们更知道,大牌画廊能够帮助拍卖行寻找到保底买家,确保高价拍品成交换手。

有的藏家不仅实力雄厚而且非常精明,了解大牌画廊在艺术圈中的特殊地位。当大牌画廊出现资金短缺的时候,他们就会趁虚而入、掺股其中,成为画廊的股东。此后,他们就享有参与经营的权力,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强行“推荐”画廊,进行包装、炒作。
军械库艺术展现场
军械库艺术展现场
然而,这类实力藏家为数不多,绝大多数收藏家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和能力,他们揣摩艺术品味的渠道非常有限:看评论、逛画廊、或者参观展览。对他们而言,艺术圈中的信息交流或许更加实际有效。某某画家与大牌画廊签约,某某实力藏家开始收藏极简艺术作品,这些信息可不是八卦新闻,而是艺术市场中极其重要的内幕消息。许多收藏家紧跟着大牌画廊和实力藏家,调整自己的收藏方向和趣味。

我觉得,美国艺术收藏圈中的角色分类与资本市场非常相似。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分别如同上市公司、股评家和那些为上市安排路演、宣传的公关机构,大牌画廊好比高盛、摩根这样的顶级投资银行,实力藏家好似那些投资基金,而普通收藏家就是股市中随波逐流的散户。资本市场上的蓝筹股都经过基金投资、投行包装的过程。而在美国艺术圈中,大牌画廊与实力藏家之间的合力,可以将默默无闻的画家推入世界级艺术家的排行榜,从而左右了收藏界艺术品味的走向。

或许有人不喜欢美国艺术圈的运作模式,就像有人对股票市场嗤之以鼻一样。但是,这就是现代艺术的生态环境。存在并且经久不衰,就是这种模式合理性的证明。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