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跟一个所谓艺评人吃饭

文:杨天帅 2016年3月28日 专栏杨天帅
这个艺评人问我干哪行,我说我是时事记者。

“时事!很好,我也很关心时事”他说,“无论在香港还是全世界,愈来愈多艺术家创作 Socially Engaged Art(SEA,介入社会的作品)。我的专长就是评论这类作品。”

此言不差。我看过他好些文章,它们无一不与社会议题有关。他笔下的艺术,有时批判父权社会,有时讨论种族主义,有时反思国家、社会、体制,当然谈得最多的,(人所共知)是资本主义。此人以无比热情为 SEA 写文章。千字万字的论述,一篇写完又一篇,彷彿这些作品每件都是理论核弹,必须广传。文章令这位艺评人获得不少名气,不过只限艺术界。艺术界以外的社会(理所当然地)对他一无所知。

而我觉得这现象有点搞笑。神女有心、襄王无意:既然他写到SEA如此关心社会,为何社会却对他和他笔下的艺术一无所知?当他写道:“这个展览挑战了主流价值”,为何这些主流价值,不仅毫无动摇,甚至连自己被挑战了都不知道?难道这些所谓艺评,不是毫无意义的自high?

SEA的主流论述,早已失却意义。失却意义的原因是“形式化”。艺术所谓介入社会,已成潮流。今时今日,要找一个无介入社会的展览,比找一个介入社会的更难。你介入我也介入,不介入又不开心。即使艺术家没想过要介入,艺评人也乐于给它戴顶介入的帽子,好让自己的文章更“落地”。“这个展览反思现代社会效率为先的价值”,噢,多么伟大。“那个展览挑战思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喔,多么深刻。

问题是这些艺评人从来不曾认真问,有谁因为反思现代社会效率而改变了吗?资本主义真被挑战了吗?说起来,艺术声称挑战资本主义,少说都已经挑了大半个世纪。扪心自问,资本主义有被改变过吗?有!那就是它过去数十年来日益强盛,今后数十年也看不到改变的可能。我想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逻辑:若你的创作希望对社会产生某种影响;而就结果而言,社会并未受丝豪影响;那么你的作品就是失败。
大多数艺评人却否认这种失败,因为他们早已满足于 SEA 那种介入社会的姿态。对他们来说,艺术声称要介入的社会,从来不是真正的讨论对象。“艺术介入社会”,已经是他们需要知道的一切。且看这位正在与我吃饭的艺评人,怎样称赞一个在街头裸跑的女艺术家:“XXX 的创作,挑战了女性必须穿衣蔽体的规范。为何男人可以赤身在街上行走,女人却不可以?社会的厌恶反应,正好反映这套规范的荒谬。”挑战了就是好。至于女性穿衣蔽体的规范,是否有丝毫动摇?女性地位是否提高了一分?Who cares。再看他怎样评论一件搁在旺角街头的丑化版689雕塑:“XXX 的作品把艺术带离博物馆与画廊,走入街头,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当权者丑陋的一面。”我很想问,是否没有这件雕塑,就没有人知道689原来很丑陋。如果大家一早已知,那他揭示个屁。

这位艺评人,想要的只是SEA的道德姿态。他关心社会,他笔下的艺术家也关心社会。大家都是忧国忧民的圣人,这样就够。饭局中,有好几次我按捺不住,不无挑衅地问他,Why Art?他说艺术“可以打开讨论”。喂,很多东西都可以打开讨论呀。社会这么多事,这么多新闻,日日都有人讨论。Why Art?他说艺术“可以带来新观点”。我想问,难道我们的社会不够好,需要介入,是因为观点不足?是因为没有新观点,所以女性地位无法提升?是因为没有新观点,所以新界东北要被发展?是因为没有新观点,所以资本主义没有死?于是他说:“艺术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社工/政府/社运的责任。”好,那你告诉我,你和你笔下的那些核弹艺术,提出了哪些睿智到震惊 70 亿人的问题?社会需要关怀弱势?城市人生活忙碌,应多休息?极权政治压迫人民?Thank you very much!若不是你提出这些“问题”,我想公众还真不知道哪。

都是废话。讲这些废话的恶果是,SEA 改变社会的力量,完全被卷入社会本身。“挑战社会”变成社会一部份,“批判体制”成为了新的体制。某作品被吹捧为批判了资本主义,结果它在艺博会卖了个好价钱。某艺术家被吹捧为弱势社群的勇士,结果他的作品获安放在体制元首的办公室。至于与我吃饭的这位艺评人,则因他在艺术界建立的名气,获跨国石油公司资助他机票食宿,邀他去外国品评那公司最新赞助的展览。

至于那些搞SEA的艺术家,既看到自己介入社会(的姿态)备受赞赏,高兴得不得了(新展览邀请如雪片飘落呢)。下次继续摆姿态就好,艺术家想。今后他将不会再思考社会,根本没有需要管社会。所以,请不要再用这种烂形式论述SEA了。

如果你承认自己其实不关心社会,只在乎在艺术界争个名利,那我无意干涉。但如果你真正希望社会因为艺术而改变,那现在,就是时候改变你的论述方法。首先请你放下一切形式化的思考,真心叩问:艺术到底有没有介入了社会?如有,怎样介入?于是你会随即了然,一个女艺术家赤身露体在街头跑来跑去,是不可能会令女性地位提升的,尽管她如此声称;在旺角展示丑化版689雕塑,也不会令港人对当前政治局面有多一点点的认知。不要仅仅因为这些作品“看起来好爆好有批判性”,就对它们乱加追捧。若你要论述一场行为艺术演出是否挑战了社会规范,去问观众。“你知道这艺术家在搞甚么吗?”你要评论一件街头雕塑是否令人思考更多,去问观众。“这件作品令你有甚么想法?”就算不一定问到观众,也最少问你自己,因为你也是观众一分子。你看到女人裸跑,真的会去反问女人为何不可以裸跑吗?你看到 689 雕塑,真的突然会知道更多 689 的恶行吗?如是你随即会发现,十件(伪)SEA作品有九件都是失败的。它们只是故弄玄虚呃饭食(骗人请吃饭)而已。

讲完。那位与我吃饭的艺评家摇摇头:“你太短视,太功利主义。有很多事情,现在看似无意义,但谁知道在十年后、二十年后,它的意义否否浮现出来?”

于是我起身走出餐厅门口,临走前抛下一句话:“那么这顿饭你请客。现在我不付钱,谁知道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会不会还你?”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