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Wabi-Sabi
春节后逛书店,淘到一本台湾翻印的小书,《Wabi-Sabi:给设计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学基础》,是一位叫科仁(Leonard Koren)的老外写的。一口气读完,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
Wabi-Sabi,日文“侘寂”,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几句话很难讲清楚。书里用了许多修辞来形容,“Wabi-Sabi是一种事物不完美、非永存和未完成之美。那是一种审慎和谦逊之美。亦是一种不依循常规的随兴之美。”作者也承认,Wabi-Sabi的哲学、精神和道德原则一开始是受到中国道家与禅宗所激发。而其心灵状态和对于物质世界的理解,都是源出唐诗宋词以及水墨绘画,弥漫着苍凉、忧郁和极简主义的氛围。到了日本,这些因素渐渐为茶道家们发扬光大,在茶道仪式中有了最完整的实践……。
Wabi-Sabi,日文“侘寂”,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几句话很难讲清楚。书里用了许多修辞来形容,“Wabi-Sabi是一种事物不完美、非永存和未完成之美。那是一种审慎和谦逊之美。亦是一种不依循常规的随兴之美。”作者也承认,Wabi-Sabi的哲学、精神和道德原则一开始是受到中国道家与禅宗所激发。而其心灵状态和对于物质世界的理解,都是源出唐诗宋词以及水墨绘画,弥漫着苍凉、忧郁和极简主义的氛围。到了日本,这些因素渐渐为茶道家们发扬光大,在茶道仪式中有了最完整的实践……。
举个例子,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打扫满是落叶的庭院时,他先将地扫得一干二净。然后他摇晃其中一棵树,好让少许的叶子掉下来。据说这就是Wabi-Sabi。
敢情科仁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研究过老子的《道德经》以及庄子的思想。反正我读了此书,感觉新鲜生动之余,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靠,还是小日本踏实,死脑子,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给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了,完整得连插在牙缝里的牙签也没有动过,原封不动。
我真的没有夸张,正如作者所反复强调的,其实Wabi-Sabi的核心价值就是质朴,就是返璞归真,也就是老庄哲学里的那些个事。
千万不要以为乡下的土老帽能办Wabi-Sabi的事,错了错了,我就上过大当。去年买到一个拆船厂的船木数吨,剖成10公分厚的木料。找来一大堆家具资料图片,召集乡下的木匠好酒好烟的款待,反复讲制作的要点,质朴混沌。要有包浆,看上去要像用过许多年的样子;要浑然天成,从地里生出来般的形状和触觉;要不拘小节,该粗糙坑坑洼洼的地方完全不必修理,最好故意做出些小孩子刻画的痕迹;……。如此等等,嘴皮子磨破,六七个工人花费大半月工夫为我做成一张大餐桌,加两条大条凳。完工的那天,我一看,只有苦笑。Wabi-Sabi不是随便一个粗枝大叶的人能够胜任的,相反,它需要考验作者相当的智慧,花费的工时可能也比正常的一件要多多。
有时候我对Wabi-Sabi的理解,是世外桃源,世外高人的“装逼”文化,一种刻意到家的“装逼”,精心营造的不着痕迹。它里面有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意思。有时想想,也不尽然。虽然它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但它不是什么我倒好象能感觉出来。
回想到我们圈内那些事儿,当代艺术折腾了这么多年,“假面舞会”千姿百态,惟独缺少的是那种Wabi-Sabi精神的东西,好象很难找到。似乎苏笑柏的大漆、瓦片作品里有一点这个意思,但还不多。那些个“武喳喳”的当代水墨画家,就更不要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