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登陆新加坡

文:樊婉贞 2015年2月27日 专栏樊婉贞
新加坡艺术周刚在1月底举行完毕,连同国家美术馆、画廊及艺术机构等超过三十三个活动,邀请了数十个国际艺术传媒,包括从英、美、法到印度、菲律宾、港台,及日韩等欧亚国家的艺术杂志编辑共聚一堂。预算手笔之大,国际网络之广,令人刮目相看。

在我们停留新加坡期间,每一场在艺术周参与的活动,显然看到新加坡参与的观众层次比香港高了很多,无论是种族丰富的比例(西方人及多元种族参与艺术的融合度大大高于香港本地与西方人的比例),或是对于艺术理解的程度(从各种发问及对问题深究的追讨,非泛泛之辈如非文化版记者之类的提问),我们看到新加坡人在艺术教育或普遍与西方衔接的语言与知识水平,让香港一般人或艺术界从事专业项目的人员,都非能够比拟。对于这样巨大的改变及差距,我不禁屡屡遇人便问到新加坡艺术的发展,新加坡人总是会说:“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对文化艺术投注相当大,足以改变世界对她的看法……”于是,我开始很有兴趣深究她的变化。

根据维基百科资料,新加坡政府于2011年的统计数据,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已达518万人,其中325万人(63%)属于本国公民,其他则属永久居民或外籍劳工,有23%本国公民在新加坡以外地区出生,永久居民约有50万人。据估计,在本地居民(本国公民及永久居民的总称)375万中,华人占74.2%,马来人占13.4%,印度裔(以泰米尔人居多)占9.2%,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3.2%。统计下来,在这约四成的居民为外国移民,仅有约五成为华人。能理解各官方语言的人口比例分别为英语(80%)、汉语(65%)、马来语(17%)及泰米尔语(4%)。

在大陆网站道客巴巴网里题为《新加坡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概况》的一篇文章里提到:“2002年新加坡文化政策配合‘再造新加坡目标’,组织并起草绿皮书,强调‘文化资产’的重要性,推行‘艺术无所不在’(Arts Every Where)。当时新闻、通讯与艺术部门的负责人,将文化资产的内容涵括三个层面:一、充分发挥新加坡的创意潜能;二、强调学习与提升全体国民的知识与本领;三、强化国家认同。”

这些年,与“艺术无所不在”的计划配合,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了“巧思妙想计划(Design Singapore)”与“艺术旅游(Arts Tourism)”计划。透过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结合文化资产的既有硬件设施,从社区艺术计划到艺术教育的深化,新加坡从历史建筑到不同种族文化的保存,我们看到丰富且和谐的结果。除社区推动文化外,大规模及深思熟虑的国际活动接二连三的举办,像是自2001年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直至2013年退出为止,政府文化政策突然转向推动大众的社区艺术;2006年举办的新加坡国际艺术双年以国际及本地联合策展人制为主,一开始即重视社区的参与,到2013年转向邀请东南亚国家各代表性的当代艺术馆,推出各一位策展人共组联合策展人团队,也是重视社区的一项壮举。政府从2010年开始即支持的“新加坡艺术登陆博览会”,以及2013年开始的“新加坡艺术周”,2015年更透过周边艺术机构的联合邀请,扩大传媒的动力,务必将新加坡推向更国际化的亚洲市场地位。

如果有心人也看到香港的艺术成长,她在短短的十年间,从众所周知的文化沙漠,一跃到作为“亚洲艺术市场中心”,取得重大的成就。我们将之分析她确实可以在既有成熟的经济体制里,擒手到来各种资源,为商业提供极为便利的渠道,例如免税、专业的行政体系支援(无论是民间或是政府有效率的行政操作)、政府投资及旅游部门的全力推广等等。外围的发展如M+视觉文化博物馆的设立及整个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的建设,中环维多利亚监狱、已婚警察宿舍、永利街等文化产业的重建,黄竹坑、观塘及北角等艺术工厦的规划,加上启德旧机场的重建项目等,香港的艺术发展似乎欣欣向荣。但遗憾的是,即使大学多开了文化研究、策展与评论等艺术相关的科系,最底层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却贫乏得令人难堪,艺术项目与社区艺术发展都以“活动举办”为依归,如昙花一现却可能有厚叠的业绩报告,最足以交代公帑的花费,然艺术建设的持续性成果其微。影响更深远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开始坠落,对于政府的不信任度,对于“国家意识”及“公民教育”的不认同感,价值在瓦解,社会在分裂,更不论艺术到底为什么可以帮助经济?可以改变生活?当全世界1%的人控制着99%财富的时候,香港就是最好的写照。

香港,一般人中英文皆不佳、无法真正衔接到西方社会,政治被中国再次殖民,艺术被西方势力领导。香港,作为“亚洲艺术市场中心”的美名,很快将变成艺术品过境免税的停留站,进入中国市场的观望台;同时成为中产阶级企图挖空资本且随时可移民的一个“过客”。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