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工厂 12位艺术家解答“未来方程式”
2014年1月16晚,继“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未来方程式——第二届CAFAM未来展跟踪计划”也开幕,地点选在了798艺术工厂。

徐跋骋《梦之舟》 尺寸可变 水泥、泥浆、沙子 2013

张文超 《围城游戏2:不确定剧本》 尺寸可变 动画、布面装置 2015
这次展览得到了K11 ART FOUNDATION和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主办。出席当晚开幕式的,除了活动总策展人徐冰及策展团队其他成员,包括王春辰、盛葳、李振华、张杰、王见、李小山、朱尽晦等。气场不可谓不壮大,当然还有赞助机构兼联合主办单位的代表王彦伶出席并致辞。
参加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均参加过第一届CAFAM未来展,因此,从“跟踪计划”角度出发,不难发现,这是主办单位、策展团队欲通过“考古学”的方式挖掘和推广年轻艺术家,以此来考察艺术家、艺术作品以及社会大环境之间的时间性关联。作为参展艺术家,徐跋骋提交的是意见装置、雕塑作品,名为“梦之舟”。它结合了当下中国实现工业化,加速城市进程的特殊语境,试图探讨人类营造世界架构的雄心。这件作品的大稿于去年在珠海海边展出,伴随潮汐的退进而出现显隐的状态。作品的另一个部分,为“1000年以后的798”,类似“模型”景观,在混凝土的笼罩下,多少有些让人联想到经济繁荣背后的景象,798艺术区也好,CBD也罢,似乎一切都将无法挽留和永恒。

闫冰《疼痛的重量》(局部) 尺寸不一 铁、凝土 2014

倪有鱼《浮屠》(左) 40x40x232cm 木、钢 2013-2014;《摘星楼》(右) 240x45.5cm 现成品画册、木、树脂、钢铁 2010-2014
装置艺术以及影像作品是这次展览的主要形式,艺术家李青的综合媒体装置作品《放大》,讲述了艺术家工作所围绕的现实状态,在语言、图像、艺术形态、日常物之间的悖论展开,在相似性和矛盾中找到理性的裂隙,表达生存的感性体验。这与闫冰的作品《疼痛的重量》形成自身关照的互文关系,前者着眼于自身与环境外在构架性,而后者在自身与物的内在系统中打开通道,摸索物性触摸人的存在性,求证存在的朴素秘密。
倪有鱼的《卧游池》、《浮屠》、《摘星楼》、《寸光阴》则在“时间”的纬度里触摸自然性和历史观;叶甫纳的《习作13:后晚宴》、张文超的《围城游戏2:不确定剧本》、蔡远河的《错位与异化》以及其与袁淑玲合作的《杂盒子》等作品则通过video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各自在当代艺术中探索的成果。

李青《放大》 280x380x450cm 综合媒介装置 2014

蔡远河《杂盒子》(与袁淑玲合作) 21‘33" 影像(彩色、有声) 2014
12位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多有相似之处,但这种“方程式”的解答,终究不会有任何认为的预设程序结果,因此这种“未来展”似乎永远与“未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未来的、年轻艺术家的未知成分,使得这次展览称为了可能,也是它的学术讨论空间得意保留,即当代艺术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动态结构,而最终答案极可能是某种增值也可能意味着减值;它所提示出更多的是当代艺术中最为活跃部分,以及由此所生发出来的一种充满动态的新的模式、常态与竞争。

蔡远河《错位与异化》 22x26x14cmx8pcs 机械装置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