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格艺术中心开馆展 听8位艺术家讲述“绘画的故事”
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正如刚刚过去的圣诞情节,就在此刻,位于工人体育馆西门的今格艺术中心在12月26日掀开了开馆展“绘画的故事”。中心将会致力于举办学术性的展览,并通过艺术项目推广、交流、收藏等多种形式拓展当代艺术的可能性,打造一个为社会公众和艺术界提供学术观点和艺术精神的文化服务平台。
今格艺术中心
今格艺术中心执行董事汪频就关于此次中心的学术定位及展览项目做出了解释,她强调,相较于之前今格空间的展览项目,艺术中心此番将3500平米的空间全部投入使用,其中2000平米作为展览空间,1000平米是藏家俱乐部,而其余空间将会拓展其他的项目活动,本次展览作为今格艺术中心全新的一次开馆展将会持续绘画性的态度与秉承绘画形式关联性。明年,中心将会由艺委会组织制定展览的学术定位及标准机制,同时亦会与中青年艺术家、策展人、国内外艺术机构相合作,通过项目学术的交流发起未来一些艺术项目研究方案的推广,从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今格艺术中心执行董事汪频致开幕辞
此次展览由朱彤策展,以8位艺术家的绘画观念背后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他们创作背后的每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而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包括:蔡磊、陈可、贾蔼力、李昌龙、罗荃木、马轲、马灵丽、欧阳春。根据八位活跃在当下的艺术家对生活叙事、社会叙事的映射,艺术在对应特殊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所产生的“某种”聚焦,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他们以不同绘画界面来探讨对社会各层面的反思。
一层展览现场
在本次展览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对话”中探讨艺术绘画的形式在今天是否还具有自身的价值属性,据朱彤介绍,绘画在今天有其存在的意义,在未来更是将有深渊的价值。艺术媒介本身,无论是绘画、影像亦或是装置等媒介形态在未来的表现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艺术家在媒介背后的思考,对世界的感悟,对自身的感悟方才尤为重要。
策展人朱彤与今格艺术中心董事长王杰于开幕现场
朱彤提到:“艺术家是在艺术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环节,从中国当代艺术在八十年代到现今,过去那一段特殊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我们是平等的、公平的;当今的艺术可以是同场竞技也可以是传播交流。” 就绘画而言,当代艺术摆脱了政治枷锁,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的再现历史和生活的景观抑或对现实的追究和批判,而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基础上,不断感悟和再创造,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也正是这样,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才有可能立足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才是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和真正意义。
策展人朱彤于开幕式发言
位于负一层的展厅
欧阳春 《昆虫》 190×150cm 布面油画 2002
罗荃木 《风景》 250×180cm 布面油画 2015
不知道是否是北京雾霾的因素致使贾蔼力带来了与环境污染有关的一件作品,在作品《无题》中,压抑的情绪和精神的张力不断地充斥着画面,画面外的宁静与画中电闪交加跨时空的荒谬感犹如一种“危险”的隔离关系。而展厅的对面则是马轲带来的《刻舟求剑之四》,其作品以一种深具说服力的方式呈现出现实与人性的两面性。马轲为观者营造了思考氛围,利用作品中的“零星木屑”指引观者思维路径,作品中人物的动向借传统寓言为实践,从而彰显现代社会的窘境。
贾蔼力 《无题》 89×200cm 布面油画 2015
马轲 《刻舟求剑之四》 297×243cm 布面油画 2015
蔡磊 《模棱》 150×250cm 布面丙烯 2015
在负一层的空间中,陈可本次带来了今年的新作《弗里达与画室之弗里达》和《杜尚与瀑布之杜尚》等作品。人物的肖像与风景的组合形式被她糅合于一件作品之中,艺术家通过画中角色引出相关性的风景延伸,据陈可介绍这是对的绘画艺术家绘画机制的一种考量与重审,自2013年有关“弗里达”的作品开始逐渐转换风格,艺术家由自身的聚焦正转向一个客观艺术故事的反映。另外,李昌龙带来了他将绘画的观念转移到形式语言的《日常政治》系列与《伞先生》系列作品。基于对绘画媒材的感知,李昌龙将艺术讯息二次消化再处理,将不同色系、块面形式的构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偶然的趣味性与拟人化的政治手法交相辉映,艺术家利用黑色幽默的呈现方式将自身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联。
陈可《弗里达与画室之弗里达》42×30cm,42×59.5cm 木板油画 2015
陈可新作《杜尚与瀑布之杜尚》一套两幅作品
陈可 《繁花》 100×130cm 布上油画 2014
李昌龙 《伞先生》系列作品 125cm×80cm 布面油画 2015
李昌龙 《日常政治之五十八》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15
李昌龙 《日常政治之一》 25cmX30cm 布面油画 2015
马灵丽 《姿态4》 60x80cm 绢本绘画 2015
展览将展出至2016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