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何何翔翔翔宇宇宇与何翔宇 何翔宇同名个展于空白空间开幕

空白空间何翔宇同名个展

展览展出了艺术家近年全新的创作,包括绘画、装置和视频等丰富的媒介
2月18日,空白空间推出何翔宇同名个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近年全新的创作,以绘画、装置和视频等丰富的媒介,呈现了艺术家一系列殊途同源的探索——对于跨文化边界的非语言表达和身体感知这一对母题持续而不断深化的思考。

何翔宇个展现场

《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192》25 x 25cm x 192张 日本墨,水彩,铅笔,无酸油性笔,纸本 2016

《柠檬研究》 61 x 45 x 40(h) cm2014 铜,铁 2016
展览被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也可以看作艺术家对个体和集体的思考。左侧的展厅内陈列了三件视频作品,以及通过项目的方式所最终呈现的作品。这三件作品彼此独立、却又隐秘相关,视频均指涉集体。在作品中因为空间的功能和尺度都被极度压缩,集体的概念因此得以伸张与讨论,在不同的规则制度之下,社会性成为了作品所延伸的母题。在集体中,个体以实现功能为目的,个体之间存在多向度的互动,个体为了实现功能而通过互动建立的人类社会的立体结构,集体是个体之间的相互制约与不平等状态。

《May 14th》 单频影像装置(彩色,有声) 77’38” 2016

《柱子》266 x 109.5Φ cm 铜 2016

《柱子》细节
在《May 14th》中,艺术家参与其中,并邀请三位表演者建立了以石头剪刀布为规则的游戏,获胜的人可以为单一个体,也可以为多人,在胜负两分的状态中,获胜的一方,将去啃咬罗马柱。游戏中的胜利可以看作是荣誉的权柄,在作品上留下痕迹,成为模拟永恒罗马柱的作品印记的一部分。而这种行为又可以被看作是惩罚,啃泥成为胜利的悖论,胜利的人将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惩罚。

《August 27th》 单频影像装置(彩色,有声) 49’49” 2016

《July 17th》单频影像装置(彩色,有声) 42’30” 2016
《August 27th》也牵涉惩罚,被规则判定为输的一方,将接受被挤蛋黄酱的惩罚,对于惩罚,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写道:不仅看到惩罚的消极方面,也看到积极方面,将其视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功能。惩罚方式应被看做是立法后果或社会结果表征,而是视为其他行使权力方式的更普遍的领域里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将其作为一种政治策略。

何翔宇同名个展现场

《131个柠檬》300 x 300 x 5 cm 铅笔,布上丙烯 2016
展览的另一个部分,呈现了艺术家的个体创造,“口腔计划”作为何翔宇计划式工作方式的一部分,但仍有别于其他计划性项目,在“口腔计划”之中何翔宇脱离了集体式的团队工作模式,而回溯个体经验,在社会经验的系统性研究脉络下重归绘画本体。而本次展览中“黄色”的部分也是“口腔计划”的延续,视觉性作为何翔宇作品研究的方向,承担图形在观看者心中构成形象认知的心理过程。“图像”优先于“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实际上无法充分阐释的视觉经验,将由图像本身确立。作为同一原点的内向引申,是对于“黄色”这一具有多重象征性的色彩的持续探究,艺术家此次回归到视觉这一感官本身,用纯粹的视觉语言来反观图像的生成和视觉的机制。


何翔宇个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