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AT西安馆春季展:是环境,还是另一种废墟?
3月4日下午,以“环境”为主题的春季系列展览在OCAT西安馆开幕,展出了包括李消非、邓大非、吕松、陈秋林、胡昀等在内的艺术家的作品,其类型涵盖了影像、绘画、摄影和以个体生活与社群变迁为焦点的研究项目。当然,当我们提到“环境”,指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环境,还包括一种社会性的状态与生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油盐酱醋——流水线项目
艺术家李消非在其“流水线”系列影像作品中,记录下了工厂中生产日常生活用品的小规模流水线,这些主要生产盐、煤炭、铜、银、香烟和巧克力的小工厂,将其鲜为人知的生产过程呈现在镜头面前,这些被严重污染的肮脏原料似乎也有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美感。从一包盐的拍摄开始,艺术家逐渐将“柴米油盐”的概念扩展到了整个经济语境,它们一起描绘出整个工业生产循环的画面:从原材料到产品和副产品产出的过程。

“油盐酱醋"展览现场的单屏影像

流水线上的产品呈现一种美感

流水线车间飞舞的鹅毛
李消非沿着生产价值链往上、往更深的区域里探索,织布机、车间风扇、漫天鹅毛……每一个单屏影像都记录了流水线上无休止的运转。除了对车间里生产过程、工人状态的记录,艺术家还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没有灯光,也没有排演,他们日日将自己从流水线上拧下来,又拧上去,这是一种真实的、令人震撼的生存状态。

李消非 《流水线-第1号》 5'25'' 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2012

李消非 《一包盐》 7'26'' 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2013
西安笔记——废墟纪念
艺术家邓大非更加关注城市扩展之后所带来的“废墟”,他在《废墟计划》中,运用传统的拓片手法,以宣纸和水墨对地面纹理进行再现,记录下这些正在消失的城市边缘的空间。“废墟计划”始于2014年,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记录区域的变迁,艺术家还创造了一系列具有纪念性的图像与符号,它们或是狰狞,或是颓丧,赋予了这片急剧消失的废墟一种情绪性与呼吸感。

邓大非在展览现场

从废墟中拓印的作品《废墟面相考》

拓印着植物图案的《西安笔记》
邓大非对废墟和线条保持着近乎迷恋的热情,他在现场充当了一个深谙这片废墟地形的“导游”,为观者呈现拓印宣纸所捕捉到的遗迹。纸和水墨所拓印出的古老图像,此刻恰成为一个个充满想象的空间,见证这快速毁灭的历史现场。此次展览中,邓大非还带来一件28米长的长卷作品《西安笔记》,呈现了他对西安的印象,创作语言则保持了与另一个展厅相似的拓印风格。

邓大非 《互相安抚刻》 230×160cm 宣纸拓印 2015

邓大非 《牛头车身刻》 210×90cm 宣纸拓印 2015
流
出生于1982年的艺术家吕松,其作品常漫步于城市环境边缘的新颖且奇特的景观之间,并充斥着一系列可读的景观元素:树、沼泽、河岸,偶尔也会出现人物的轮廓,它们并不清晰,像是处于意识的边缘,但又确实存在。吕松将其作品形容为“记忆的、心理的、经验的”,他从电影、文学及个人经历中或许灵感,在绘画中对其进行更深层的表述与理解。而这些根植于景观的视觉阐述,往往能在平静的美感之中唤起人们对某种特定心理经验的探寻。

OCAT西安馆一层“吕松:流”展览现场

OCAT西安馆一层“吕松:流”展览现场

OCAT西安馆一层“吕松:流”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名为“流”,英文为“Flow”,在吕松看来,大概涵盖了三层意义,他在现场解说道,“最表面的含义是指画面颜料向下流的趋势,这是一种不可控因素。”的确,无论是展厅最开始的《隧道》,还是他最新创作的《风铃》,随处可以捕捉到“流”的痕迹。“第二层含义是指,在笔触挥动的同时,手臂所呈现出的曲线;第三层则是说唱的一种状态,是指理性消失后的半自动运作的状态,这也是最接近绘画的状态。”

吕松 《隧道》 200×150cm 布面油画 2015

吕松 《苦艾酒》 250×200cm 布面丙烯 2015

吕松 《云梯》 200×150cm 布面丙烯 2016

展览现场的独幅版画
西安角&自我空间
重新定义的“西安角”作为OCAT西安馆系列展览的特别项目,不再只推出西安本地艺术家的作品。常驻上海的艺术家胡昀,此次在OCAT西安馆所呈现的项目,创作线索可追溯至其2013年个展《轻拿轻放》中所探讨的主题:1908-1909年间,在探险家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的带领下,一支外国科考队计划了一场从中国西部出发,穿越多省,最终抵达西藏的探险之旅。2016年,胡昀带着这些历史线索来到西安,开始了针对此次艺术项目的调查研究,并期待发掘一段能够唤醒自己兴趣的“新历史”。展览呈现的作品有一组未定影的老照片,其上是一条探索之旅的路线图;此外,艺术家还有意收集了上述区域中卫星残骸的新闻图片。这些包含着具体事件的符号被他纳入了自己的装置语言之中。

胡昀在现场演示音乐盒装置《星座》

一系列未定影的冲洗照片,其玻璃上的一条路线便是登峰路线

西安角现场的观众
常驻成都的艺术家陈秋林,则将焦点对向了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人群和文化。作为新项目“自我空间”的首展,陈秋林在其作品《一天》中呈现了来自艺术家对贵州省东南部山区的女性生活的考察。“床”对于生活在这一带山区的女性而言,是她们唯一私密且能够感到自由的空间。因此,《一天》中,床作为主体出现在装置和以当地女性为主角的录像及摄影中,成为当地女性生存现实的写照。陈秋林在作品创作中注入了她细腻的观察和体会,发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淳良的秉性和她们对于传统的敬畏,以玄秘的情景一幕幕展示了这里遗落在现代文明环境深处,被边缘化却无法摒弃的古老传统。在展厅的通道中,还呈现了陈秋林的一部分摄影作品。

陈秋林的影像装置作品《一天》

《一天》作品中的装置床

影像中记录的侗族妇女的日常

展览通道墙上还展出了陈秋林的摄影作品,图为《繁花》
艺术家们或是关注自然景观,或是深入资本工厂,或是踏上城市废墟,或是走入山村边陲,通过对“环境”问题不同方面的检视,以极为个人化的方式表达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唤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春季展览将持续至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