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袂“破墙” “艾Ai”“未未Weiwei”亮相唐人、常青
在比预先公布的时间延迟一周后,“唐人”与“常青”,“艾Ai”与“未未Weiwei”,回国二十二年来艾未未的首个为展览而准备作品的展览,跨越798标志性的两家大型画廊——最早进驻798的西方大型画廊之一常青画廊与798内体量堪称最大的画廊当代唐人当代艺术中心,用一个有近400年历史的古祠堂在穿越两个空间隔断的亮相,开出了一场别开生面又“万众瞩目”的展览,一场热闹非凡看起来超越艺术的聚会。
可进入内部的“汪家祠”(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厅内)
常青画廊展厅内“汪家祠”的另一半
这是一个筹建时间长达五个月的展览。五个月的时间,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有着别样内涵的古祠堂建筑被整体移植进唐人与常青两个相邻的画廊。这是继同一位策展人崔灿灿的“不在图像中行动”大型群展后两家画廊的再度携手,也是798历史上第一个“穿墙而过”跨越两个画廊的展览。无论是从展览体量还是现场人气来看,回国二十二年的艾未未在北京的亮相出手不凡。
现场仍留有未使用的大量木质构材
展览展出的主体作品是艾未未从浙江古建商人朱财昌手中购入的来自江西婺源晓起村的古汪氏祠堂——“汪家祠”。作为宗族势力的代表同时亦是宗族事务的解决现场,“祠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别的意味。而随着政体的变革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宗族祠堂在历史进程中被破坏、忽略与摧毁,作为一种宗族文化的代表,“祠堂”的没落同时影射着传统文化的没落。汪家祠这个曾获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清高宗(清乾隆皇帝)等历代皇帝下诏封赏的忠君爱国之臣的身后祠堂也未能幸免,在取消私有制之后被划为公产。而随后而来的历次运动让这个有着浓郁“封建文化”意味的宗祠被多次破坏,最终坍毁只剩中堂。改革开放之后重新兴起的市场化让一部分嗅觉敏锐的人摆脱贫困,浙江东阳商人朱财昌便是其中之一——借助浙江东阳雕花手作的传统与对古建构材的了解,朱财昌通过买卖古建立业。汪家祠便是朱财昌收购的古建代表之一。收购后的朱财昌完成了对汪家祠的修复与重建,并引起了1997年起就开始关注古建的艾未未的注意。擅长利用现成品表达个人观点的艾未未从朱财昌手中完成收购,并将之最终以作品形式呈现。从追颂先人功德到宗族事务处理现场,到被视为旧文化代表被摧毁,再到市场经济时代成为“商品”而重获价值,到以艺术作品吸引众多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汪家祠经历了历史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并作为载体被反射。
这场横跨两个空间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破墙”的展览缘起于唐人、常青两家画廊近乎同时却又不约而同的向艺术家艾未未的展览邀约,在与两家比邻而居的画廊沟通之后,展览作品得以顺利进场。其中,唐人画廊更是“牺牲”了办公空间,满足作品破墙需求。
现场展出的旧灯笼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展览现场,任何观众都无法一窥祠堂全貌,而只能通过两个空间的串场、来自头脑的空想与借助现场屏幕完成对整个祠堂的“复原”。一个古典的建筑,跨越有着东西方不同语境的画廊,本身就让展览让人有着无尽遐想。而艺术家在作品内童心未泯的再创作,又让作品看上去趣味盎然。无论是那些被涂以涂料漆的粉彩,还是留在空间的小纸条,都在提示着每一位观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原,这不是一场考古交流。
观众排队等待进入祠堂内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人气极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