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三影堂双展齐发 植田正治与秋麦摄影作品的隔空“对话”
9月23日,日本大师级摄影艺术家“植田正治回顾展”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开幕,同期,艺术家秋麦十年来在北京的首次个展“心师目:秋麦艺术展”也在三影堂+3画廊举办。


开幕大合影
本次展览是植田正治在中国的首次大规模回顾展,由佐藤正子 (Contact)策展、设计师大内修和工作团队布展,呈出植田正治从早期至后期的139件珍贵原作,涵盖其经典代表作品“沙丘”系列和 “童历”“幻视游间”等其他多个阶段系列作品。

“植田正治回顾展”现场

黄、白与蓝、白相间的背景前后对话,隐喻鸟取沙丘和大海
植田正治因在自己家乡鸟取县拍摄的“沙丘”系列闻名于世,在日本乃至世界摄影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尽管当时的日本的摄影正处于现代主义的潮流当中,植田正治却毕生都在自己的家乡--山阴,他只拍摄真正喜欢的事物,从不将自己定位于某种思潮,他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是独一无二的,时至今日“植田调”都受到海内外的高度评价。

植田正治,《少女四态》,1939年

植田正治,《小小的漂流者们》,1948年

植田正治,《KaKo与花》,1949年

植田正治,选自《童历》系列,1955年
受青少年时期西方前卫艺术的影响,植田正治一边在家乡经营着照相馆,一边始终保持着如摄影爱好者般的激情和自由精神。无论是他在自家附近的沙丘上将其家人和密友塑造成棋子一般的“导演式摄影”,还是他从70岁开始拍摄的以“沙丘”系列为代表的时尚和商业作品,都不断构筑起他自己的摄影世界,受到了跨越了时代和世代的人们的赞誉。植田最钟爱的主题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山阴县的风土和事物。但他的作品有着超越风土人情和时代的普遍性,总能带给观众新的惊喜和深深的感动。

植田正治,选自《沙丘》系列,1983年

植田正治,《爸爸,妈妈和孩子们》(パパとママとコドモたち),1949年

植田正治,《妻子在的沙丘风景》,1950年

植田正治,选自《小传记》系列,1975年

植田正治,选自《幻视游间》系列,1987-1992年
终其一生,植田正治不断地重复表示自己是一名爱好者。“对他来说,摄影是一种自由而创造性的媒介,可以利用来表达他所想要展现的事物,如果他是职业的摄影师的话,就必须得和很多东西妥协。但作为爱好者,他可以完全自由地创作。”策展人佐藤女士说道:“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都只是一个客体,即便是他的家人,因此他的摄影是不带有很多情感的,但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又并非冰冷,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到那种举重若轻的亲密感。”这也许是为什么植田的许多摄影图片,例如《爸爸,妈妈和孩子们》(パパとママとコドモたち)(1949),在看似抽离的表达方式之中,植田却融入了一种非常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似乎可以同时包容下所有欢乐与忧伤的片段。

艺术家秋麦
与连续拍摄山阴50年的植田正治不同,艺术家秋麦居住于北京二十余年,通过摄影旅行广泛游历了中国大地。在跋涉中,他不断寻找和艺术史有关的古迹、地点, 旨在 “凝望着一个承载着广大的(有时令人生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地方,用摄影来捕捉它的某个瞬间, 虽转眼即逝,却也真实存在。”


“心师目:秋麦艺术展”现场
几十年来沉浸在中国的生活和文化中,秋麦的摄影作品中充满了与中国传统艺术交流的活力,观看的同时,也仿佛随着作品穿越了中国地理和艺术的历史。秋麦的作品通常从中国三种传统艺术 - 诗歌、绘画和书法 - 引发的主题开始。此后,秋麦投身于一个漫长的研究,这最终使他得以跟随几个世纪前的前辈的足迹亲身游历。

秋麦 《山海图 #10》, 2012,摄影墨本、三桠皮纸,42cm x 75cm (画心 image 21cm x 47cm)

秋麦 《影幔 #8B》 , 2010,摄影墨本、三桠皮纸,130 x 206 cm

秋麦 《黄土三景 (横 #1)》, 2009,摄影墨本、三桠皮纸,58 x 204 cm
他使用带有广角镜头的Leica M6或富士XPAN及35mm胶片拍摄作品,通常以黑白为主。只有极少作品最终通过了他精细的筛选。秋麦根据概念、美学和形式上的标准,裁剪、放大了一部分图像。这些标准具体包括:实景细节与水墨画中笔触的相似性,整体构图的节奏,以及作品预期的呈现形式-或横或竖的卷轴、册页、屏风或木框装裱的照片等。最终作品以在宣纸或三桠皮纸上喷墨输出的方式呈现。这些纸张通常用于书法和水墨画创作,未经化学处理,纸张表面根据其固有的结构特性自然吸收墨水。构成传统风景画独特笔触的三要素-笔速、笔力和水量,在此被打印机的机械运作和墨滴代替。

秋麦 《鹤势》, 2007,手卷、摄影墨本、美浓楮纸,25 x 1337 cm

《鹤势》局部

秋麦 《无字碑》,2007,摄影墨本、仿宣棉纸,416 x 210 cm

秋麦 《山海图 #20》, 2017,手卷,摄影墨本、三桠皮纸,25.5cm x 253.5cm
对于像秋麦这样的行家来说,摄影只是构成其最终作品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精致的装裱、书法题字、印章。如果作品是以卷轴或册页的方式呈现,还会将其存放在由顶级木材制作的手工盒中,最终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根据作品在颗粒感和抽象性上的差异,秋麦选取了在过去十年中创作的12件作品放入此次展览。其中许多作品首次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展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荣荣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荣荣表示认识秋麦和夫人是在2004年左右,记得第一次看秋麦的作品手卷,好像穿越了时空,更让人惊叹的是,他是用摄影来表达的。当时,荣荣就有强烈的欲望想和大家分享他的创作,只是那个时候三影堂还没有落成。而在这十年中,秋麦已经在国际艺术的领域中获得认可。这个展览虽然迟到了十年,最终却以最好的状态在三影堂呈现。展厅中的摄影作品以艺术家秋麦独特的水墨般的摄影风格,向大家展示了一个西方艺术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与交流。秋麦的作品源于神话和现实风景;凭借其抒情性和理想性,它们获得了永恒和思想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