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美术馆展出“复调” 追问成功学外的第二十一种状态
“复调•二十一种状态——中国艺术生态调查 江浙沪站”展览暨纪录片首映6月13日下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也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自去年12月成立以来首次独立策展的展览项目,由美术馆学术部林书传担任策展人。展览选择了江浙沪三地的20位艺术家,策展人认为,他们尚未进入市场体系。也没有进入学术评价体系,是存在于体制外的体制外,呈现个人不同的生活、创作状态,同时追问关于未来的第二十一种状态。
美术馆将纪录片的首映安排在了展览前。在首映前的简短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小山馆长坐在了台子的一侧,将中间的位子留给了年轻的策展人及纪录片团队。他在简短的发言中表示,这次“复调”展览,实际上希望探讨一个问题,即“如果没有以‘成功学’标准那样的成功,你还做不做艺术?”年轻的策展人林书传透露,这次“复调”以地域划定范畴,设定调查江浙沪区域内的艺术家生态,前后历时近七个月。他的原意是希望呈现艺术家生活极其艰难与坚持创作的矛盾面,但调查的初期,他便放弃了这一想法。他觉得已经没有绝对清苦的艺术家,很多人都已经放弃了。于是他以“真实”作为选择艺术家的原则,他表示,希望看到艺术家的真诚表达,而当然这种真实不是“绝对真实”。纪录片团队肖乾操及倪柯耘则表示,在与策展团队近两个月的走访与拍摄中,在江浙沪地区行驶了近万公里,拍摄了近200小时的视频资料,整理了近40万字的艺术家对话文本。策展人及纪录片团队都表示,作为年轻人,非常珍惜与感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及李小山馆长提供的信任与机会。而策展人林书传在发布会最后宣读了所有参与展览及纪录片工作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名单,并以鞠躬致谢,也让现场感受到年轻策展人的谦逊与投入。
纪录片历时近50分钟,其中以画外音与艺术家个人对话方式展开,谈生存、谈钱、谈宗教与死亡、谈体制、谈幸福在哪里、谈未来,最终艺术家在行走中总结各自的状态。艺术家中有的辞掉工作;有的人在经济拮据时暴瘦五十斤;有的人留学归来,依靠父母的支持,最近刚刚接受艺术机构的工作,希望兼能创作。放映结束后,策展人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他希望纪录片可以给学生们看,告诉他们选择艺术后的生活可能的样子,坚持与放弃都是可能的选择,不偏执于绝对坚持,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展览在南艺美术馆三层展出。在策展人看来,在“复调”这个展览中,不去品评作品的高下,重要的是艺术家的生活及创作状态,更加准确的说,所有的20位艺术家的作品更像是一件作品,去体现“第二十一种状态”——未来的不同选择,不论是参展艺术家还是观众的判断。策展人同时承认,寻找所谓“体制”外的艺术家的生活状态与给予艺术家体制内的展出机会之中的矛盾与复杂性。
据悉,以“复调”为主题的生态调查还将继续,将陆续进行西南、东南、港澳台、东北、华北等区域性质的调查,同时会延续纪录片与展览双线并行的方式,整个调查计划五年完成,这也可以看到南艺美术馆团队的决心与野心。而在探讨区域生态这样的大型命题时,如何更加独立地选择有效及有说服力的艺术家样本,对年轻的策展团队来说,将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当“复调”项目离开他们相对比较熟悉的江浙沪站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