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包袱”和“自画像”,艺术家的两种自我观看
“我和我的人生包袱”,李继开在星空间的最新展览的名字。听起来就像一场追忆式的独白,而这场以此为名的展览,虽然展出的都是从2016到2018的新作品,但多多少少也带有一种既新又旧的自我观看及自我阐释的意味。

星空间李继开个展“我和我的人生包袱”展览现场

“我和我的人生包袱”的画册里,有两篇房方和李继开的谈话,值得一读
虽然和李继开在2005年星空间的开幕首展“下一站,卡通吗?”中就有合作,并在后来的多年中关系密切,但在星空间做李继开个展,这还是第一次。画廊主房方激动得在画册的前言中写下了“有些话还是说出来好”的文章,解释了展览的来源,并在画册中大费周章得刊出和李继开两次访谈的内容。这些访谈林林总总,没有目的,稍显杂乱,但这种朋友闲聊式的内容,让我看到了与以往目的性很强、最终又被精心裁剪的采访不同的,艺术内外的李继开。

展览现场

李继开《伫立的人》106×70cm 纸本炭笔 2016

李继开《扛包的人》 140×70cm 纸本炭笔 2016
2005年的“下一站,卡通吗?”不是李继开最早参加的展览,但这次展览对李继开以及那一批的艺术家在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带给了很多人机会,但同时也埋下了未知的“包袱”。时至今日,李继开已经43岁,再算作“年轻艺术家”可能要超龄了,而在专业艺术家的道路上也已经走了将近20年。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们这个年龄段的还是有一点点优势,赶上了一点市场热潮,但也知道一点好歹,所以还是想完成一点点自己想完成的事。”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这一次的展览中,李继开展出了几乎自己所有的创作媒介,以及最近几年所有的创作系列,包括从2015年开始的素描作品,也包括一直在尝试的瓷器上的绘画,也包括纸本水彩、丙烯画,以及日常配合写作而随手涂鸦的马克笔绘画。包括“包袱系列”、“火系列”也包括“鸟和鱼”系列。“和生命有关的绘画吧”,是李继开给多的答案。时代里的个人表达,还是李继开希望自己的绘画可以传达的内容。

李继开《西瓜》 55×45cm 布面丙烯 2018

李继开《包袱与兔子》 90×60cm 布面丙烯 2018
绘画艺术的问题,虽然看似有很多方向,但其实是无解的。各种形式流派对于当代的艺术家来说,都是“包袱”,卸不掉的包袱。艺术家最终都要回到自身,而如何让这些“包袱”在个人化的表达过程中跨过一个一个的梗,成为最终能抖得出来的漂亮“包袱”,几乎是一门玄学。

李继开《守火堆的人》 55×45cm 布面丙烯 2018

李继开《鸟》27×22cm 布面丙烯 2018
虽然李继开否认了在这次展览中自己创作的截然不同的变化,但我还是从这批作品里面看到了不同以往作品的轻松,也读懂些许作为艺术家,以及卸掉艺术家身份的李继开所面对的人生的一种自我观看。虽未至李继开这样的年龄,但对于人生很多问题,多多少少都有碰触,渐渐也意识到大部分的问题无法解决也只能与其同行。而对于很多人都在看着等着你有所作为的艺术家,尤其还是一位绘画艺术家来说,需要面对、承受接纳的问题更多。

二楼展厅展出的“自画像系列:王一凡”
按照惯例,星空间楼上的展厅,也会同期开幕新的展览,这一次是王一凡的“自画像系列”,展出他近两年创作的带有自画像意味的油画及线描习作。

王一凡《我与洁夫》100×80cm 布面油画 2018
一种更为直接的自我观看,在约每3天一张频率的铅笔勾勒的纸上“习作”和更为正式的油画创作之间交替。在被观看也自我观看的同时,也在探究何为“真实”。

王一凡以每三天一张的速度保持了多年的对自我的描绘

艺术家王一凡和他的“自画像”们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