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 细数十年当代艺术收藏路漫漫
展览开幕式,左起: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蓝庆伟、策展人朱朱、黄予
5月22日的成都大雨倾盆,但前来成都当代美术馆的藏家、艺术家、媒体等“圈里人”却络绎不绝,“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在这里拉开帷幕。66位艺术家,130件作品,80后藏家黄予为家乡人民奉上了他十年收藏之路的精华。
展览现场
梁远苇 《三天三夜之三》90x350cm 布面油画 2009
董大为作品《多彩四色水织纹》
郑国谷 《再锈两千年》 尺寸可变 23件实心黄铜瓶 1999-2008
陈天灼 《Eye of ADAHA》 220×96×180cm 不锈钢 2014
左:李山《毛》;右:余友涵《毛肖像》系列
“新资本论”这个高调甚至会引来争议的名称是策展人朱朱所取,他在一篇文章中也揭示了这个现实:2011年尤伦斯男爵夫妇通过拍卖市场转让名下基金会所拥有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而前来接盘的,80%都是中国本土的老一辈“资本”,这些老“资本”却鲜有人站出来推广当代艺术,直至近年来80后藏家的身影渐渐浮出水面,以黄予为代表的这批年轻人便是致力于当代艺术推广的新藏家,也是所谓的“新资本”。
何岸装置《我们吹笛你们不跳舞》
颜磊《彩轮》系列油画
徐累 《山上山》 132×143cm 绢本水墨 2015
郝量 《林间记》 250×150cm 绢本重彩 2011
2003年黄予与哥哥在北京建立传是拍卖,正式踏入收藏领域,但其最早的收藏却是古玩、瓷器杂项。直到2007年,黄予结识了在民生任职的何矩星,才开启了当代艺术收藏之路。后来黄予加入民生系统,在组建民生当代美术馆时,负责出版一本《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画册,他才开始真正系统地梳理、学习了中国当代艺术,并为自己的收藏确立了五个体系:观念艺术、绘画、当代水墨、影像、雕塑。在这次展览中,现场也分为“跨媒介中的观念实践”、“一九九九年以来的绘画”、“传统的再阐释”、“镜头与虚拟现实”、“雕塑四件”这五部分,共同呈现了黄予想展示的“少部分经典、大部分中坚力量与年轻的未来。”
展厅二层展览现场
段建宇的《姐姐NO.15》与《广州本地鸡》
黄予的收藏囊括了方力钧、王广义、刘小东等早已在上世纪艺术圈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有何翔宇、陈天灼、陶辉、蔡磊等80后年轻艺术家。黄予在展览筹备中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被地方文化带偏从而失去标准。
孙大量 《女人与黑盒子》 120×100cm 布面油画 2013
欧阳春《心碎NO.1》与陈飞《只有傻瓜才悲伤》
罗荃木油画作品《养蜂人》
屠宏涛 《放逐》 150×210cm 布面油画 2006
闫珩 《黑屏-花火》 150×400cm 布面油画装置 2011
王兴伟 《阿诗玛》 240×200cm 布面油画 2015
之所以展览选择了成都,黄予表示自己去年辞去民生系统职务后,回到家乡成都,发现这里连唯一的双年展也没了,甚至太古里的艺术节,作品都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有必要为家乡的当代艺术建设做点事:包括为本地藏家引入专业的学术指导、开发成都这块肥沃的艺术热土。”黄予表示。
展厅现场展览现场
蒋志 《情书6》 180×135cm 艺术微喷 2014
蔡东东 《九宫格绘画》 134×174cm 纯棉无酸纸微喷 2009
孙逊 《诗歌工厂》 10’00’’ 单频动画 版号4/6 2011
蔡东东 《卷起的照片》 42×42×5.5cm 明胶卤化银照片,版号46 2014
“收藏”与“投资”是黄予始终拎得清的两个点,也是他认为在当代艺术市场中必须要完全踩足的两个点,眼光与财富不能混为一谈。
黄然 《同某种安逸相关联的此起彼伏的欲望》 60×60×60cm 压克力箱、油、水 2012
林科《工程师》影像 16:9,单频录像 3分17秒 版号3.5 2015
张培力 《台词》 单视频录像 6’21’’ 版号13 2002
黄予表示,目前他正在注册一个当代艺术基金会,用于扶植、帮助更多优秀的艺术家——推广当代艺术和慈善是他的艺术理想;并且有机会的话,建立美术馆也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
向京 《寂静中心》 171×50×30cm 玻璃钢着色装置,版号36 2007
于吉 《石肉#3》 47×27×65cm 水泥、铁,版号44 2013
欧阳春 《流浪》 115×23×49cm 青铜雕塑,版号2/2 2013
展览将持续至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