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关心马可鲁?
“Who cares?”这是采访中马可鲁重复最多的话,一直走在市场和学术边缘的他从来都不是艺术市场和媒体的焦点。昨天马可鲁同时在798久画廊和元典美术馆分别举办个展,虽然很热闹,文化名人不少,但是开幕式上国内主流艺术经纪人和批评家的缺席也揭示了他一个人在战斗的事实。
文化名人陈丹青、演艺明星孙淳的到来使得地处北五环的一个居民小区边上的元典美术馆顿时热闹起来,据美术馆方面介绍,展览前一天导演冯小刚也来美术馆捧场。元典美术馆上下3层2300平米的空间挂满了马可鲁从1974年至2011年的绘画作品,加上久画廊展出的20多件具有中国元素的作品,这次马可鲁一共带来了近180件作品。在被问到问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动作时,马可鲁直言“拖不下去了”。2009年之后,马可鲁就没再举办过个展,年近花甲的马可鲁决定今年举办一个回顾展,对自己进行一个小结。
马可鲁作为无名画会的成员之一,一直活跃在当代艺术圈,但却一直不被主流艺术机构所重视,在被问到为什么选在元典美术馆而不是中国美术馆或今日美术馆时,马可鲁还是那句“who cares”。但是他也承认,他没有钱,展览都是朋友们的支持才能做到今天这一步。据了解,展览现场播放的马可鲁的纪录片是由企业家江涛赞助导演韩宁宁的摄制组拍摄完成的;展览及画册的费用都是由元典美术馆全部承担,由于元典美术馆方面还没有做详细的统计,所以最终的费用还没有确定。据798久画廊老板靳军介绍,举办马可鲁个展既是画廊挖掘50年代艺术家的路线的延伸,另一方面也跟另一个合伙人袁加与马可鲁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关。
对于朋友们的资助,马可鲁表示感谢。但是他也坦言他的画不好卖,他自己也是勉强以艺术为生。纵观马可鲁绘画四十年,实在找不到一种风格来概括他的艺术,既有印象派的探索又有抽象主义的尝试,还有对中国水墨的运用。而马可鲁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次数也仅有6次,而且2009年之后就没有作品上拍了,最高价格是08年嘉德秋拍八大系列作品拍出的38万。
2006年回国之后,马可鲁的身份从艺术家更多的转变为艺术活动策划人的身份。从最早帮助TRA画廊、水木当代空间再到现在担任元典美术馆艺术总监,马可鲁参与策划了“无名画会群展”(德山艺术空间、TRA画廊 2006 ),“穿越”(水木当代 2008)。“伟大的天上的抽象”(中国美术馆、元典美术馆 2010)等展览和活动。他承认这是一种“被需要”,他也接受了这种身份的变化,而且他也不认为这种社会职责不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
“我从来没有下一步计划”,习惯戴着牛仔帽的马可鲁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毫无疑问,马可鲁的个人社交魅力是巨大的,但是连他自己也承认自己是“单干户”,采访的最后他坦言做展览劳民伤财,不能多做。如果“老马”自己不折腾了,那么该由谁来关心这一类游走于主流边上的老艺术家呢?
马可鲁作为无名画会的成员之一,一直活跃在当代艺术圈,但却一直不被主流艺术机构所重视,在被问到为什么选在元典美术馆而不是中国美术馆或今日美术馆时,马可鲁还是那句“who cares”。但是他也承认,他没有钱,展览都是朋友们的支持才能做到今天这一步。据了解,展览现场播放的马可鲁的纪录片是由企业家江涛赞助导演韩宁宁的摄制组拍摄完成的;展览及画册的费用都是由元典美术馆全部承担,由于元典美术馆方面还没有做详细的统计,所以最终的费用还没有确定。据798久画廊老板靳军介绍,举办马可鲁个展既是画廊挖掘50年代艺术家的路线的延伸,另一方面也跟另一个合伙人袁加与马可鲁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关。
对于朋友们的资助,马可鲁表示感谢。但是他也坦言他的画不好卖,他自己也是勉强以艺术为生。纵观马可鲁绘画四十年,实在找不到一种风格来概括他的艺术,既有印象派的探索又有抽象主义的尝试,还有对中国水墨的运用。而马可鲁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次数也仅有6次,而且2009年之后就没有作品上拍了,最高价格是08年嘉德秋拍八大系列作品拍出的38万。
2006年回国之后,马可鲁的身份从艺术家更多的转变为艺术活动策划人的身份。从最早帮助TRA画廊、水木当代空间再到现在担任元典美术馆艺术总监,马可鲁参与策划了“无名画会群展”(德山艺术空间、TRA画廊 2006 ),“穿越”(水木当代 2008)。“伟大的天上的抽象”(中国美术馆、元典美术馆 2010)等展览和活动。他承认这是一种“被需要”,他也接受了这种身份的变化,而且他也不认为这种社会职责不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
“我从来没有下一步计划”,习惯戴着牛仔帽的马可鲁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毫无疑问,马可鲁的个人社交魅力是巨大的,但是连他自己也承认自己是“单干户”,采访的最后他坦言做展览劳民伤财,不能多做。如果“老马”自己不折腾了,那么该由谁来关心这一类游走于主流边上的老艺术家呢?